翌日。

    顾九瑶难得睡了个好觉,神清气爽地去早朝。

    来参加朝会的大臣们已经来的差不多了,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换和讨论今天的朝议上自己要上奏的内容。朝列的队伍也显得有些歪扭。看到顾九瑶来了,聚在一起的群臣重新散聚开来,又呈现出来了一条整整齐齐的朝列队伍。

    顾九瑶并不在意之前有些歪歪扭扭的朝列,甚至朝着朝会前讨论的群臣微微笑了笑。

    朝会前先自行讨论这项规定是她登基后提出的。早朝前臣子们通过讨论,知晓彼此要上奏的奏折内容,区分轻重缓急,最重要的则最先在朝会上给予讨论,避免朝会时间都被冗杂繁琐的小事占用,反而重要的急事因为朝会时间不够而被匆匆结束掉。

    如果有重复的奏折,就总结和概括每份上奏的重点,最后由一个人统一上奏。这样上奏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使上奏事项最为全面而简练,避免有所重复和缺漏。

    今天首奏的御史大夫王守上一奏的是宿县的饥荒案。特别的是,此次饥荒竟然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当地的知县贪污纳贿,私自征收苛捐杂税,抢夺民女,欺杀男丁,治下百姓民不聊生,甚至无心垦植,再加上今年雨水稍少,逼得宿县的百姓大批沦为流民,知县的作为才终于无法被掩盖。

    顾九瑶震怒,安排最得力的大理寺少卿刘知义专司此案,王守一义则负责协理,务必将知县的罪行一桩桩审理清楚,还百姓一个公道。户部则协理负责运送救灾粮和必要的其他用品,甚至还由兵部派了三千骑兵负责押送,并由廉洁清正、曾经任过知县,政绩突出,经验老道的户部侍郎傅乐荣暂时兼代宿县知县,帮助宿县恢复经济,还百姓一个安稳生活。

    大曜近年来政治清明,雨水也比较均匀,百姓生活都较和乐,宿县那样的事,性质虽十分恶劣,但也绝少发生。接下来的几个上奏都是些官宦子弟眠花宿柳欺男霸女的琐事,顾九瑶并一一处理了。

    “各位卿家可还有事要上奏?”顾九瑶最后问道,还要结束这次朝会。

    “臣,有事启奏。”一个清越悦耳的声音突然响起,明染出列。

    明染站在队伍最前列,开口说道:“还有几月便是陛下十五岁生辰,臣不才,忝列先帝任命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中,主管财政内务,为陛下分忧。现在看来陛下羽翼渐丰,甚至能够独当一面,臣倍感欣慰,想来也是时候还政于陛下了。”

    “臣提议,不如在陛下成人典礼之时,同时举办还政大典,两典并举,也为我大曜一盛事。”

    明染长身玉立,开口不紧不慢,身后的群臣就像一锅沸水突然被滴进了几滴热油,炸了锅似的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所说内容无外乎就是明太□□,不仅辅佐陛下尽心尽力,而且不贪恋权势,功成身退。提出还政之事更是证明其品性高洁,对权势毫不留恋。不然为什么顾命的大臣有好几位,却没有哪一位像明太傅这样率先毫不留恋地提出还政于陛下的呢?

    既然明染都这样说了,其他几位顾命大臣自然也没有异议。他们被先皇挑选出来,本就不是贪恋权势之辈。

    “臣附议。陛下璞玉浑金之质,年少有为,本就该早日主政于当朝。”右丞石成率先反应过来,他作为顾命大臣之一,被先帝任命司管吏治。

    “臣附议。”被先帝任命司管刑赏的左丞邹高韵道。

    “臣附议。”被先帝任命司管民生的户部尚书熊德寿道。

    站在他们身后的臣子们也一排又一排地跪了下来,均是无所异议。

    还政意味着什么,顾九瑶很清楚。但听到这个折子从明染嘴里说出,龙椅上的顾九瑶凤眸微眯,眼神有些意味深长。

    她心知这是顾九瑶为了拉拢自己而使的手段。

    以前的无欲无求和从不在朝廷大事上见山露水的表相,在狐狸尾巴刚露出来后,便破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