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烫熟了的米粉开始在水中上下漂浮,俞善示意杨谷的妻子:“邓桃嫂,麻烦开始捞吧。”

    邓桃早就拎着一双长长的特制筷子,紧张的等在一旁,等着俞善一声令下,她就慌慌张张伸出筷子在大锅里搅了起来。

    刚煮好的米粉柔韧无比,又长又滑,可不是那么好捞的,邓桃的筷子滑了好几回,才慢慢的找到窍门。

    这时候就显出铁锅上那个引流口的好处了。

    邓桃盯准锅里漂浮的米粉,一筷子夹下去,快速卷几下,顺着引流口,轻松就将米粉捞出来,流进早就准备好的一盆冰凉清水里冷却。

    众人七手八脚的将冷却好的米粉捞起,滤干水分,直接晾在邓春做的竹架上。

    如此忙活了整整一上午,一百斤大米用完,做出一百五十斤鲜米粉,和预估的一样多。

    俞善大手一挥:“今天中午大伙就吃米粉吧,做法和面食差不多,风味却很不一样。”

    俞善来的时候拎着杨庄头那天当谢礼的山鸡,早上请米氏把它炖成一大锅鸡汤。

    中午,每人一大碗鲜鸡汤米粉。

    面前的米粉剔透晶莹,色白如雪,浸泡在金黄的鸡汤中,汤面上飘着碧绿的葱花、芫荽,热腾腾的香气四溢。

    杨庄头慎重的捞一筷米粉,只觉得入口非常爽滑,再一咬竟十分弹牙,米香浓郁、韧劲十足。

    再呷一口鸡汤,连汤带粉唆进肚子里,整个人暖洋洋的,一碗下去,满头都是汗。

    “过瘾!”杨庄头简直是一口气就干掉了一大海碗的粉。

    他话一出口就觉得失态了,不好意思的抬头看,才发现人人都是吃得头也不抬,唯有小儿子杨黍发出含糊的“嗯嗯”声,应合自己老爹。

    俞善也许久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米粉了:“怎么样?杨庄头,这个米粉的营生可做得?”

    “做得做得!”杨庄头兴奋的直搓手:“这等秘方主家都愿意托付给我们这些庄奴,我们一定不负重望,绝不会泄露出去的!”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忠心。

    俞善倒是没想到,杨庄头想起的第一件事,居然是保密。

    手底下的人有保密意识当然是件好事。

    其实,俞善并没有把这做法看得很重,因为像米粉这么简单的制作过程早晚会有人琢磨出来,但是俞善不介意先吃上一口肉。

    她在心里默默计算成本。

    大晋朝的一石有一百二十斤,按照一石稻米六百文算,一百斤大米的成本就是五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