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是若干年后,这民农家女自己带着一双儿女徒步走到了京城,去见自己的丈夫。

    她跋涉过千山万水之后来到了赵府雅致而贵气的大门前,默然伫立许久后,将儿子和女儿留在了赵家门前,自己转身走了。

    母亲落魄的背影让赵贤妃记了很多年,她想不通母亲为何要走。她明明是父亲堂堂正正迎娶的嫡妻,为什么要在跋涉过千山万水之后独自离开?那么多年她的辛苦都还没来得及告诉那个男人,她甘心吗?

    后来赵贤妃慢慢的找到了理由,也许是因为母亲太过卑微了。

    一个乡野出身的农妇,如何能与朝中高官并肩而立?这个世道从来都是尊卑分明,每个人都该待在自己的位子上——赵贤妃母亲悲剧的命运让她坚信这点。直到她有一天遇到了杜皇后。

    这个女人也出身卑微,这个女人也有一个曾经落魄后来飞黄腾达的丈夫,这个女人也是年老色衰的糟糠妻。可是凭什么杜银钗不被休弃,还能母仪天下?杜银钗她那样卑贱,她就该自惭形秽的主动离开她贵为皇帝的丈夫才是,她趾高气扬的站在那么高的地方与天子并肩而立,难道就不害怕有朝一日狠狠的摔下来成为一个笑话吗?

    如果杜银钗不是一个笑话,那么谁才是笑话,是她当年那个怯懦的母亲吗?

    赵贤妃没办法不怨恨杜银钗。杜银钗有着与她母亲类似的出身,却活成了另一幅模样。她替她的母亲嫉妒杜银钗。

    前方的马车忽然停下,赵贤妃以为是杜皇后的人追了过来。瞳孔猛缩。

    但不多时却有宦官过来告诉她,是前方有个孩子拦住了她的去路。

    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突兀的站在了路中间,凝望着宫里来的车队。

    那孩子穿着华贵,似是大户人家出身,可身边却并没有一个侍从跟随,神情阴沉。

    嘉禾不知那孩子的身份,命人将其带到了自己的身边审问,倒是有宫人认出来了这是赵家六哥儿,赵贤妃的侄子,曾经跟着赵老夫人一同入宫拜见过皇后。

    “快、快带我去见他。”赵贤妃神情顿时变了,头一次露出了情真意切的关怀,扶着宫女的手从下了轿,急匆匆的往嘉禾所在的方向赶过去。

    “游舟!”贤妃紧紧搂住那孩子,心疼的摩挲着孩子的脸,“我的六哥儿,突然来找姑母可是被人欺负了?”

    赵家子侄甚众,然而在赵贤妃心中,她的血亲只有赵游舟一个。游舟是她兄长的孩子,而她的兄长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当年那个农家女将一双儿女留在赵家之后,转身回到了她的乡下。两个幼小的孩子一则舍不得母亲,二则不敢面对陌生的赵府,很长一段时间都活在恐慌之中。

    最终做兄长那个先忍不下去,悄悄的逃离了赵府,一走就失踪了很多年。

    贤妃始终都记得兄长走时的那个晚上,他悄悄过来叫她,问她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找母亲。她学了一整天的礼仪规矩,累得只想睡觉,嗤笑一声没有理他。

    她没有想到,哥哥竟然真的走了,在那个夜晚离开了金贵的赵家府邸,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贤妃长大,命人去寻兄长,才知道他当年根本没能走回故居,他后来在北京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被一场洪水所阻,于是索性留在了那,两年后与一个村中的妇人成了婚,生下了一个儿子,又几年后死于一场疾病。

    贤妃的人找到他时,他已经不在了,只留下牙牙学语的婴孩。这孩子被贤妃带回了赵家。

    她并不见得就有多舍不得兄长,可她待这个侄儿很好,哪怕进宫做妃子去了,她也在宫里总记挂着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