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热闹过了,贾母便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只是两人都托口未见,黛玉也无所谓,她本就对素未谋面的所谓舅舅没有期待,毕竟连他们亲妹逝世都没露面。

    舅舅没见到,倒是被两个舅母拉着说了半晌的话。

    邢夫人还好,左不过是些长辈叮嘱晚辈的话,王夫人就比较让人玩味了。

    回贾母院中的路上,黛玉想着方才王夫人一番语重心长,别有深意的话,什么“混世魔王”、什么“疯疯傻傻”、“你别亲近他”,不由奇怪。

    哪有为人父母如此说自己孩子的?这位二舅母到底是何用意?

    思量中,回到了荣庆堂,贾母这里正摆饭,丫环仆妇来来回回,却鸦雀不闻。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王熙凤正盯着丫头们布置桌椅碗筷,见了黛玉忙拉了她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再三推让不过,便在贾母示意下坐了。

    随后迎春三姊妹皆一一入座,有丫鬟捧着拂尘、漱盂、巾帕侍立于旁,李纨、凤姐二人立于案旁布菜。

    古人讲究食不言,像荣国府这样的人家,场面活计更是讲究,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

    饭后种种规矩习惯皆与林府不同,单说吃茶,原本在家中都是饭毕过一刻钟才吃茶,贾府却是饭后立刻有丫头端了茶来。

    黛玉席间虽着意暗中细察众人做派,也一一入乡随俗,此时却不欲委屈自己万事迎合:毕竟客中,若立时吃了茶,恐胃里不舒坦,请医延药倒平添许多麻烦,故只是漱了口,并不吃茶。

    凤姐照顾周到,时时注意,见状忙问:“妹妹怎的不吃茶?可是这茶不合胃口?”

    黛玉将茶盏放回托盘,用帕子按了按唇角,才笑道:“这倒不是,只是原本在家中习惯了饭后过一时再吃茶,如今却不好立刻改了。”

    凤姐先往上首看去,见贾母好似没有听见一般,便也笑道:“既如此,就不必改了,妹妹把这当自己家,怎么舒坦便怎么来才是!”

    黛玉正中下怀,从善如流,颔首答应。

    这时贾母才道:“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

    凤姐、李纨听了,又闲话两句,便带着人下去了。

    贾母便又问黛玉念何书,一路上有何见闻,正说着,就听院外传来一阵脚步响,有丫鬟进来道:“宝玉来了!”紧接着进来一位年轻公子。

    黛玉抬头一看,来人当真生的一副好相貌: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她这里看着,那贾宝玉也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上来作揖,口中还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黛玉疑惑,略略歪了下头,看他。

    贾宝玉便有些不好意思的搔着头,笑道:“虽然不是真的见过,但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了。”

    贾母本就存着些心思,听了越发高兴,看着两人笑的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