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历史小说>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京(24)
    这几年下来,郑家是肥的流油了,听说郑芝龙身家已经过千万,自己在安平养了诺大的船队,私兵也好几万人!

    想来想去,最富的海贸动不得,朝廷上下都是心知肚明,只是瞒着皇帝一人。可怜万历和天启年间,皇家在海贸上还能有不小的进项,崇祯即位到现在,入手的银子怕真的是不如隆万年间的一成!

    钞关的关税,也是肥了私人,国家收入有限。

    田赋绝不再加!

    至于拥有大量土地,还有织厂、丝厂,同时拥有海船的,都在江南能呼风唤雨的大士绅,大人物,彼此用科名同年和婚姻之好结成同盟,真真是一呼百应。马士英心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想给这些人加税,除非是拿大兵进剿,不杀他个人头滚滚,绝不可能顺当的从这些人手中掏出银子来。

    不要说朝廷上下没有这个决心,就算有,兵打哪儿来,用哪个将领去剿?

    这么痛剿自己治下子民的事,能得民心?能不闹的天下大乱?

    用强是绝不成的,所以马士英想来想去,这“开源”二字,实在是胡说八道,根本就想不出一丁点的办法出来!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东南诸省,云贵两省在明朝财政里是一点指望不上,不但不缴赋税,朝廷每年或多或少要赔补一点儿,不然的话,西南土司闹起事来,花的银子可就不是那么一点了。

    其实云南是极富的地方,有盐有铜,土地水利不及江南,但比起贵州强过百倍。大西军经略云南几年,又养出一支强军出来,然后兵锋所及,两广,湖南,阵斩名王,根本之地,就在云南!

    但当时的人看不到,也没有这个魄力,先去了云贵两省,然后湖南湖北,一个正遭兵灾,一个也被张献忠祸害的不轻,地方上督抚也得有标兵镇守,赋税上缴有限不说,还得朝廷赔累一点才维持的下来。

    好在本色能上交一些儿,别的也就甭想了。

    闽浙,福建已经是郑芝龙的私人地盘,水泼不进,加上沙地近海,收成有限,就是一个穷省,整个东南财政,其实就是靠的南直隶和浙江、江西等地,加起来,本色几百万,折色七百万,通盘算下来,就是这些,再多一点也是没有!

    马士英久任封疆,一直也有入主中枢之志,在他看来,能他娘的维持现在的局面就已经是烧了高香,还七想八想的,非弄出事来不可。

    “开源”不可得,能想的办法也就是节流。

    历史上的弘光小朝廷可没有节流的想法,各藩镇撒漫要钱,弘光本人没有什么想法,自己缩在宫里,只顾拿钱修造南京宫室,说他是昏庸之主,也没冤枉他。史可法自己拼了命的给几个强藩买好,银子粮食要了就给,还帮着各藩哭穷,结果一年不到,财政上就限于破产,到清军快南下的时候,南京户部里头空空荡荡,户部的账花子一算,存银也就是一千多两!

    现在宫室不修,只用极少的银子修外朝,已经是开了节流的先声,底下又将是怎么着个节流法,这,倒是马士英十分关切的了。

    至于练兵,听说太子带的内操所改的六率兵很不坏,但在近乎儿戏的冒险后,吞并的刘泽清所部似乎有点儿吃啊……

    这兵是怎么个精法,将又怎么个强法,不知道那位小爷,肚皮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身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马士英心中清楚,自己能坐上军务处总理大臣的位子,怕还是皇太子的意思居多,而太子为什么赏识垂青,甚至不计较率众拥立福王的过错而照常信任,在马士英心里,也是一个不可解的迷题。

    有个隐约的想法,便是皇太子借着大用他,安抚曾经拥立福王的诸藩和地方势力。毕竟,皇帝和太子下落不明时,拥立福王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如果穷治此事,或是表露出有一点介意,恐怕就会大失人心!

    但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事,马士英对自己的手腕,威势,能力,都是十分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