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历史小说>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零四章 余波(13)
    以前如果道路实在坑坑洼洼,连将就行走也不成了,就由官府出头,檄集府县壮丁,勉强堆土平整一下,将就走个三五年,府县任期一到,谁还管这些。

    这一次,又是石灰,又是石子,看来不仅是修,而且是大修。

    以刘岩的认识,这一次修成的路,平整坚固,再看两边在开挖的排水沟,还有一个一个的浅坑,显然是为了种树所用,这样的道路,所用岂能在少?

    这显然也是太子事前就有所准备,现在银子到手,农工司牵头,各地官府跟进,正好麦子收完,稻子还在水田里育秧,趁着这空档,不少壮劳力能解脱出来,花一点功夫把修起起来,真真是正合其时。

    到了此时,刘岩对皇太子的敬佩,也简直是无以言表。

    数十年间的亲身经历,数百年的沿革传承,到了太子这儿,似乎也浑然不当回事,当破就破,当立就立。

    这是何等人,何等手腕,何等智略!

    带着这种情绪,就算是闹了一个灰头土脸,刘岩却没有一点儿抱怨的意思,他清晨出发,快马轻鞍,一直跑到傍晚时分,才到了楚州地界。

    到了楚州之后,道路两边才没有人,算了一算,超过二百里的地段,一路上全是做工的人和修路用的物资。

    这样的大手笔,也足够叫人啧啧称奇了。

    其实不光是这一条,还有淮安至徐州,至海门,至泗州等诸多路段,都在开工施行。这是大工程,陈子龙现在是没空了,农工司将来迟早要分家,这也是当初大明没有农部的权宜之计。现在授了几个副司正,每天分不同地段,督促各州县以下,征调民工,每天按时发给补贴,三餐全包,现在又不是太忙的时候,就算农忙后有点疲惫,所有的民工也都是欢欣鼓舞,十分高兴。

    修桥补路,在当时人看来,是有十分大功德的行为。而太子至淮上,名声大好,到了此时,仁德形象,更是有深入人心,渐渐巩固之势了。

    至于所花费的六十余万两的工价,还有数十万石的粮食,那又如何?

    清军可能是北方一路由河南过来,南方一路是打到襄阳,追击李自成至湖北,后来阿济格听闻李自成死,留下一个湖广诸省总督,自己一拍屁股就回北京去了。

    这一次崇祯父子都在南京,而阿济格在进击西安时行动缓慢,远不如多铎,而且多尔衮向来不喜欢这个英亲王,多加斥责,有崇祯父子这么大的目标在,南路清军主力,岂有回师之理?

    所以到时候,战略机动的能力,就是十分要紧的事了。

    就算没有战略转进的要求,驿站,邮传,信息转达,人民迁移,商业贸易,哪一样不要道路?

    后世官员,为了政绩就是大兴土木,除了造大楼之外,修桥造路就算劳民伤财,也是十分合算的。

    朱慈烺有此认识,淮上各地都在兴修桥梁道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岩所居,就是在楚州朱桥,这里有很多大型盐场,后世数百年后,淮安各地仍然是有不少大型盐业遗留,淮盐仍然是全中国食盐的大型产出基地。

    而此时的朱桥,也是到处都有一股腥咸的味道,连普通地方的那些大块的农田都少见,放眼看去,全是灰白色的盐田,而在其中忙碌的盐丁百姓,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这里的盐场,有相当一部份是刘家祖传的家业,一想到可能全部充公,就算折给银价,或是给别的补偿,一时间,刘岩也是心如刀绞,神色黯然。

    他的住处,距离盐场虽近,不过四周环境幽静,靠近镇子边缘,门前不远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水草之中,可见游鱼。而跨过木桥,就见三间的院门上灯火通明,整整齐齐的两排戳灯排在大门两边,把四周照的通明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