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竞技小说>功夫帝皇 > 1149:不可回避的话题
    “不能说很多,我接触的一些有想法的导演倒不在少数。”安淑珍道:“这些年不乏吸引人眼球的“中韩合作”电影,由《八月照相馆》导演许秦豪执导、严歌苓担纲编剧的《危险关系》,堪称其中“动静最大的”。该片由中方公司全额出资,号称制作费过亿,并邀请到张东健、章紫怡、张白芝三位大牌明星加盟,豪华阵容备受瞩目。虽然声势浩大,但电影票房在中国内地也只卖出6000多万,口碑也不理想,多半投资都打了水漂,这对双方创作者都是一个重大打击。”

    “最惨的大概还是《香气》,由韩国明星朴施厚和中国女星陈燃主演,讲述一段跨国恋情。作为朴施厚在‘强-奸案风波’后复出的首部电影,该片在内地上映首日排片不到3%,没几天就惨淡下线,票房只有区区几百万。”

    “要说真正赚到大钱的,也只有一部《分手合约》。是由中国演员彭于晏、白百何主演的这部小清新爱情片,凭借2000万人民币的投资,最终却取得1.9亿票房,投资回报率超过200%!而韩国导演安兵基执导的惊悚片《笔仙》系列虽然已经拍了三部,也基本都是保本赚小钱。”

    安淑珍分析的很详细,李东来道:“其他韩国公司有动静吗?”

    “有的!”却是策划部部长开的口,说道:“由sho波x公司和中国华艺联合出品的《大明猩》,制片成本据说高达2000万美元。显然是要大干一场。”

    李东来翻看着资料,知道这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多。连美国都开始重心倾斜了。同样身为亚洲人,有着很多相同的习俗,还有着同样的黄色皮肤。韩国自然更加向往开拓中国市场。

    一个巴掌拍不响,中韩电影人的深度合作,源自于双方“互有需求”。俗话说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先说韩国这边,几乎所有电影导演都知道一个共同关注特点。那就是韩国本土电影市场太小,迫切需要向外扩张。而在距它仅一海之隔的中国,215亿的年票房产量已排名全球第二。引发众人垂涎。毕竟韩国电影上天的票房,也不过五个多亿人命比,上千万人次而已。可这个观影人次放到中国,就根本不算什么。随便一个卖座大片就能达到这个数字。“因为你的观众总量是10多亿,人家是5000万,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

    而对电影人而言,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观众看到,这几乎是每个韩国电影人的共同梦想,而且还能赚钱养家糊口。

    不同于欧美市场的文化差异和日本市场的民族对立情绪,中国市场显然成为了韩国电影人走出国门的最好去处,这里不但有相近的地缘文化。还有大得超出想象的合作空间。

    除了导演、编剧和演员,大量的特效制作人员、灯光、美术、服装、制片……都在中国找到了工作机会。

    李东来看过一个报道。也是《大明猩》执行制片人孙长铉的报道,他曾经说过,“刚来中国时,负责的是冯小岗《集结号》的特效拍摄,后来又陆续接拍了《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大明猩》、《登陆之日》等众多中韩电影,练就了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京城也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对于做电影的人来说,中国是一块新兴市场,这里有无数机会。”他有些感慨,“这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想到的。”

    这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钱总会有人去赚。哪怕韩国人不来,也会有其他人到来。中国市场现在的情况是不缺钱,却人才。那些中国土豪是相当猛的,他们可以狂砸钱,找来韩国人拍戏。

    而韩国恰好不缺乏技术和故事,这就是一拍即合。

    而对中国而言,最近10来年,尽管有大量的韩国电影人到中国发展,但其实两国真正的“合拍片”却少得可怜。真正的中韩合拍片其实只有两部,一部是2000年的《飞天舞》,另一部就是2013年的《大明猩》。

    所以与其说是“韩流入侵”,不如说是“人才引进”。

    过去我们印象中,那些以“中韩合拍”为噱头的影片,其实大部分都是由中方出全资,雇佣韩国导演、演员进行拍摄的“伪合拍”。

    中-影集团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张恂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合拍片的基本标准有三条:一、双方共同创作剧本,故事要与中国有机关联,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要在中国取景;二、中国演员至少占主演的三分之一;三、由双方共同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按照这三条标准,诸如《神话》、《危险关系》、《晚秋》、《雏菊》、《登陆之日》、《分手合约》、《笔仙》系列等诸多影片,虽然均在一定程度上由两国电影人共同完成,但它们要么是国产片,要么是韩国片,反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拍片”。

    张喆洙导演在韩国是首屈一指的大咖导演,他的新片《蜜月酒店》现在刚刚进入筹备阶段,谈到自己的心态,他如履薄冰,“我正在小心翼翼地尝试和中国的电影人接触,这边的资源广、信息多、人脉也广。”

    为了顺利地在中国拍片,张喆洙特意向圈内前辈们请教过在中国拍戏的注意事项,“虽然还没有正式开拍,但有向别的导演打探过情况。他们说中国演员的权力比较大,有些人还会自己带编剧进组。他们可以在第二天早上,把一个被大肆修改过的剧本直接丢给导演,这种情况出乎我们的意料。在韩国,无论多大咖的演员都不能自己改剧本,如果有不满,可以在开拍前和导演协商,这样至少能让其他工作人员有时间准备。”

    张喆洙说的这件事,自然让人联想到“导演郭在容请辞《杨贵妃》剧组”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