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妫合上折子,思绪飘远:“十三年前,也是一场天灾。饿殍遍野,路有白骨,百姓易子而食,人间不是人间,变成了地狱。朝廷拨下的赈灾银子被层层盘剥,到了底下,粥棚里施的粥已和米汤无异。我母女三人,艰难求生,辗转许多地方,后来能够有余粮施舍给我母女的人也渐渐少了。”

    她停下来,嘴角泛起一丝苦涩味道的笑,“所以,我被卖到霁月阁去了。后来,臣妾便遇到王上,到了歧国。如今回想,当中种种,其实本就是大羲在多年以前种下的因。大羲的衰败,早已在十三年前开始,又哪里是我歧国逼的。”

    反而,是大羲皇帝生生逼反的歧王。大羲走向末日余晖,官场中留下的多是酒囊饭袋,如沈礼、张谷风之类的大才,却不是失望隐退,就是被害。

    闻人弈自是知道她说的这些,听她说起往事不由心生怜惜,用掌心包裹住她的手:“你我这段姻缘,是天注定。今后,孤必不会再叫你受这样的苦。”

    那些年的确是苦,好在终于结束了。她欣慰笑笑:“虽然不信命,有时候却不可否认其玄乎。既然老天让我踩着他人白骨风光一场,我又怎可辜负天意,以后犯不着再自怨自艾,终日愁苦……以后,当以造福苍生为己任,方不负天命。”

    闻人弈听得这话,心头大安:“依依能这样想,孤总算是放心了。”

    燕妫却仍心头哀伤,愁眉不展:“只可惜今年农桑欣欣向荣,沈大人为此奔走忙碌数月,却看不到了。”

    沈夕月是因农桑公事殉职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她下葬那日,许多百姓来送行,还有张谷风也送了一路,一个大男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痛哭流涕。

    后来,柳兰心入宫说起那事,燕妫才知这伤心是不惨半点假的。想那张谷风还是张岸山的时候,在大羲处处受制,怀才不遇,险些命丧死牢,后到了歧国,先是被歧王启用,后又得沈副相鼎力支持,帮助初来乍到的他尽快在歧国官场立足。

    柳兰心说,沈夕月虽是女子又是高官大员,却时常亲自下地,但凡张谷风有何新的提案她必会认真考虑。于张谷风而言,歧王是伯乐,沈夕月是知己,今知己驾鹤,如伯牙别子期。

    沈夕月没有什么不世之功,她做的只是一些寻常公事而已,但她的功绩却已刻入青史,百姓瞩目。于歧王,于歧国而言,她就是不世功臣。

    说起沈夕月,二人短暂沉默,少顷,闻人弈想起别的:“已有些日子过去,是时候把晖儿接进宫小住了。王后安排一下,记得选个带过孩子的姑姑,大事小事都别亏待了晖儿。”

    燕妫:“王上放心,臣妾怎么会亏待孩子。这要是在宫里瘦了,委屈了,美事反倒变成坏事。”

    两人转商量起义子的事。

    却说此时之大羲现状,的确如歧王线报中写得那般惨烈,女帝少不得又要大发雷霆一场。

    “这就是尔等废物赈灾的结果!”她多余的话已没有心力去说,将收到的线报一连数份,悉数砸那些贪官脚边。

    为了赈灾,两路粮仓大开,连储备军粮都已动用。军费被迫削减,又免除多地赋税,为防瘟疫,连封数城,却仍没防住瘟疫蔓延入军营,兵卒感染病亡已达千人。

    而这些个贪官污吏,个个欲壑难填,竟挪用专款,若非唐雨旸力谏由他再派督察,还查不出这些狗娘养的,竟有本事把她派的督察都拉下水一起分赃赈灾银!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想越气,女帝一把捞起剑架上的宝剑,大步流星迈下台阶,在无人反应过来前拔剑出鞘一剑劈了下去……

    一颗人头滚到脚边。

    跪在最前头的一官员身子一歪,倒了下去。

    殿中跪了一地的贪官直吓得磕头求饶大呼陛下饶命,女帝充耳不闻,提着宝剑再砍一道,又是一颗人头滚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