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竞技小说>大秦命运 > 第74章 长平翻版
    ().

    蒙毅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收到后世对秦始皇生性残暴、涂炭生灵的评价影响,所以处处提防。

    总得来说,除了权臣吕不韦,嬴政对待忠心的有功之臣还是相当不错的。

    秦王嬴政和秦昭襄王嬴稷相比,一时之间高下立见。秦王嬴政给蒙骜生前身后极尽荣耀,而秦昭襄王嬴稷让白起背负骂名不得善终。

    同样是功高震主,为什么蒙骜下场比白起好上这么多?

    因为白起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对秦国的忠心无可置疑。

    而蒙骜呢,他其实是齐国人,秦昭襄王手里才来到秦国呢,从此就在秦国逐步成长,成为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蒙骜虽然基础不如白起,最后却能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到秦始皇四朝,历经四朝不倒,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是蒙恬的爷爷,肯定不是,蒙骜之所以教出蒙武、蒙恬、蒙毅等子孙辈,不过教导有方罢了,还不是他功高却不受猜忌,历经四朝不倒的原因,而真正原因在来源于一个小故事。在讲蒙骜小故事之前,我们先看一下白起为何被杀。

    众所周知,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乘热打铁,乘势灭赵,秦昭襄王却不同意他的意见,下诏撤军,为这件事,白起闹了好一阵子意见。第二年,秦昭襄王又命他攻赵,可白起却认为攻赵最佳时机已过,所以以生病为由,反对这场战争,关键时刻,拒不执行君王的命令。这就超过了一般政策争论的范畴,从秦国历朝历代的君主来看,他们基本上还是很开明的,讨论国策时,有意见你可以提,甚至非常尖锐也不会治罪,可一旦形成决议,你必须无条件执行。

    白起的这一生病,触犯了君王的忌讳,什么忌讳?你是一把锋利的刀子,但不是一把听话的刀子。锋利的刀子固然可以杀人,但不听话,不受控制,也是可以伤了自己的。这样一来,白起纵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留了,所以落了个杜邮自杀的结局。

    而军事才能同样优秀,功劳同样非常厉害的蒙骜呢,他的做法就不一样了,即便放在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内敛,很有心计,有心计到了什么程度。

    有一年,秦国丞相,应候范雎失去了夺自韩国的封地汝南,秦昭襄王就问他,失去封地你难不难过。

    范雎很大度的回答:我原本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蒙大王的赏赐才得到富贵、封地,如今失去,就像当年从来没有过一样,有什么可难过的呢。

    范雎虽然回答的很得体,但却受到君王的猜忌,秦昭襄王为什么要猜忌他?

    因为秦昭襄王自己想:我作为一国君主,富有四海,丢一块土地还会难过的彻夜难眠,如今范雎丢了那么一大块封地,反而一点事没有,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难道他对我还有隐瞒吗。想来想去越想越不放心,就把蒙骜找过来,吩咐说:丞相丢了最大的封地还不难过,我觉得其中肯定另有隐情,你去给我打听清楚。

    于是呢,蒙骜就到范雎府上了,你猜蒙骜会怎么说,直接拿君王的命令质问吗?不,如果这样做就不是聪明人了,平白无故夹在两人中间,左右为难,他的说法很巧妙,一见范雎就说:“我最近难过的想自杀。”

    范雎一听这话,就非常惊讶,赶紧问:“将军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蒙骜回答:“君王以阁下为师,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我蒙骜呢,蒙君王信任,当上了秦国的将军,将军干嘛的,不就保家卫国,解决一些君王担心的事情吗,如今弱小的韩国居然敢触犯秦国的威严,大胆的夺去阁下你的封地,这等于给秦国脸上狠狠扇了一巴掌啊,你说,秦国受到这样的侮辱,我蒙骜还有脸活下去吗。”

    范雎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蒙骜的意思,这是拿自己说事,隐晦的提醒,有些事是不能不在乎的,于是赶紧答拜说:“我再也不说不在乎封地的事,如何夺回汝南,就托付给将军了。”

    从那以后,秦昭襄王明白了,原来你小子是伪君子,所以范雎以后一提韩国,秦昭襄王都会认为,这是范雎在考虑如何夺回自己的封地,所以听都不愿听了。

    这个故事什么意思?举世混浊,你何必要独清呢,何不随其波逐其流,这样是不是才有机会愉快的在河边洗脚了。

    司马迁的史记对蒙骜评价是非常高的,蒙骜当过内史,所以史记上说:蒙氏秦将,内史忠贤。

    忠而且贤,而且有那么有心计,能很好的把握形势,并利用形势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可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简单点说,君主非常贤明,就怎么想怎么说;君主比较糊涂,或者比较暴躁等等,保持正直的品格是应该的,但说话办事就要讲究方式方法了。也许这才是白起被杀,而蒙骜历经四朝不倒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