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开办义塾,聘请了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望的卫姓秀才做先生,许多穷人家的孩子来这里读书不仅免学资逢年过节还能收到赏钱。

    何雨堂小时候是家里请了先生单独来教,但他生性顽劣,不肯用功,气得先生拂袖而去。何老夫人这才办了义塾,本意是想让这些穷孩子做伴读,好激励何雨堂奋发上进,没想到,三年了,这是何雨堂第一次踏入此地。

    卫先生一见何雨堂,眉毛胡子差点就拧成一团,但到底他是主家的少爷,面上不好发作,让他先找个空位坐下,写一篇文章出来。

    其他学生也好奇地看向何雨堂。

    何雨堂前世本就没读多少书,后来整日忙活自家生意,更没有积攒多少墨水,但奈何周围十几双好奇的眼睛盯着,不好露怯,只提起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生意经。

    卫先生看了半天,眉头皱在一起,不愿对内容作出违心的评价,半晌憋出一句:“字写得不错。”

    何父在世时,管教得严,因此何雨堂书从名家,写得自是不差,虽不能与大家相比,但也绝对担得起一句铁画银钩的赞誉。

    何雨堂正有些得意间,听后座一个同窗说了一嘴:“这字,比起那个人,还是差了一点。”

    “不知道你们说的是哪个人?”何雨堂转过头去问。

    “你来之前,他被何老夫人叫走了。”

    ——————

    何老夫人早听说自家义塾里有个出色的孩子,让管家把人叫来。

    不多时,人带来了,何老夫人一看,这少年一身粗布衣裳,缩着脖子唯唯诺诺的,个子不高,生了一张白净面庞。

    “这是赏钱,你先收着。”何老夫人示意管家给那孩子一袋钱,“卫先生多次夸奖你的学问,从今天起少爷去义塾读书,你平日里也要多提醒少爷用功读书。”

    少年点点头,面孔涨得通红,却什么也不说。

    “听说你住在义塾旁的小屋里,要是平时有什么需用的,直接找王管家去拿便是。”何老夫人说道。

    少年并不言谢,只是一直朝她鞠躬道谢。

    何老夫人以为他是不善言辞,便打发了他回去。望着少年如蒙大赦的背影,她说:“这孩子未免也太高傲了些,不过是肚子里有几点墨水,架子倒先摆起来了,就算不善言辞,道谢的话总会说吧?”

    “回老夫人的话,他是个哑巴,没法子说话。”管家说,

    “原来是这样,着实可怜了。”何老夫人道,“你且留意着,若是个可用之人,日后让他到庄子上做事也不是不可。”

    管家早怜惜这孩子,如今见老夫人给他铺了一条后路,忙说:“老夫人您真是宅心仁厚,这孩子遇上您,是他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其实,管家在想,这孩子虽然出身贫寒,可学问不差,将来或榜上有名,鱼跃龙门也说不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