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奇幻小说>生于1871 > 第四十五章 利益和外交
    实际上,占领伯力根本用不了三天了。7月8日,随着最后一批重炮和物资通过海参崴至伯力铁路线运至,清军已经完成了最后的准备。10日,清军第二、第十三师自南向北,第一百三十师自北向南发起总攻,三个师一百余门75毫米野炮加上24门105毫米重炮向伯力倾泻了上千吨的炮弹,彻底摧毁了伯力的防御工事。俄第二军统帅罗曼·伊西多罗维奇·康得拉坚科中将被炮弹炸死。他死后,俄军士气迅速瓦解,接替他的福克中将与当地政府官员斯特塞尔沆瀣一气,主张投降。1天后,朝鲜第二师付出阵亡四千余人的代价突破伯力东南防线,福克中将认为伯力已经没有继续坚守的意义,随后,斯特塞尔同意签订投降书,伯力光复。

    自此,整个黑龙江流域和原清吉林地区被占领土重新回到了大清的版图。

    随后,清政府命令第二师驻防、第一百二十九师和朝鲜第二师协防,进一步清剿黑龙江中下游地区俄国抵抗力量。第九、第三、第十三和第一百三十师沿铁路线向西,第九师协助第八师在伯力至别洛戈尔斯克之间清剿俄军抵抗力量。第十三师沿铁路线继续向西北进攻,第三、第一百三十两个师则乘火车返回齐齐哈尔,准备增援呼伦贝尔城。

    随着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覆灭,荷兰人收复东印度群岛的最后一丝幻想破灭。1901年9月,在欧洲扯了半天皮之后,荷兰和清政府开始坐下来喝茶了。

    普吉是暹罗南部的一个小岛,这里碧海银滩,景色迷人。当然,现在的普吉还不是后世的那个旅游胜地。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美丽海岛罢了。

    荷兰和清政府的谈判就定在这里。

    会议上,荷兰人仍然坚持要求中国军队退出其‘非法占领’的‘荷兰领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清政府的代表挟对俄战争胜利之威,则要求获得整个东印度群岛的控制权,荷兰人自然也不干。双方就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岛一边度假,一边扯皮。

    荷兰人是没办法,而清政府则担心表现的过于强势会引起英国人的警觉。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为避免列强群起而攻之,大清还是需要英国这张虎皮的。

    最后,老大哥英国人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中国方面从已占领的中爪哇和西爪哇部分地区撤军,将这两部分土地交还给荷兰当局;同时,中国军队也需要从苏门答腊廖内省撤出。荷兰方面同意清政府事实占领的东爪哇地区、占碑、西苏门答腊、楠旁等地由中国方面管理。荷兰当局需承诺以国民同等待遇对待在荷兰管辖地区生活的华人;同时,清政府也需要以同等待遇对待在其控制区域生活的荷兰人。两国共同享有在东印度群岛的自由贸易权。清政府向荷兰当局移交被俘人员。

    嘿嘿……看着眼熟吧?没错,这本来就是清廷和英国人暗中商量好的。这一方案提出后,两国自然又是一番撕逼扯皮。一直到十二月,在英国人的斡旋下,最终双方再次妥协,达成了荷、中‘普吉协定’。

    协约规定:中国方面承认荷兰当局对东印度群岛的控制权并从多数已占领地区撤军;荷兰同意中国军队在东爪哇、西苏门答腊和楠旁三个地区驻军,并‘协助荷兰当局管理当地秩序’;双方均同意以国民同等待遇对待在自己管辖地区生活的华人或荷兰人;两国共同享有在东印度群岛的自由贸易权。

    在最终签署的这一协议中,英国人放弃了原本计划好的北苏门答腊地区;中国则放弃了原本坚持的控制权,仅仅拿到了‘协助管理’的名号;而荷兰则事实上失去了对东爪哇、南苏门答腊和楠旁三个地区的控制权。

    协约签署后,清政府开始向荷兰当局移交被俘人员,并从上述占领地区撤军。

    在荷兰和清政府达成协议后,英国和布尔人也达成了和平协议。自此,英国正式吞并了奥兰治和德兰士瓦。

    布尔战争虽然以英国胜利而结束,然而,大英帝国却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压力就不用说了。在对布尔人的战争中,欧洲诸强几乎一致谴责英国在南非的政策。随后对荷兰和中国的冲突的处理,也让欧洲人认为英国偏帮东方人而损失了白人的利益。

    对于英国来说,鉴于布尔战争所耗费的高额开支,英国政府开始关心的是如何减少、而不是增加代价高昂的海外冲突。

    不过此时的英国依然拥有110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和3.9亿人口;拥有全球最强的海军并控制几乎所有的海上交通要道。仍然不是轻易可以挑战的巨无霸级存在。

    布尔战争之后,在非洲中南部的英国势力已经成独大局面。这样它就面临另外三处热点问题:摩洛哥、埃及和阿富汗。在后两个地方,英国要面对两个已经结成同盟的强大对手——法国和俄国。

    “我们需要英国的支持,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同样的,英国人也需要我们的支持。这一点显而易见。”——爱新觉罗。载湉

    在得到了第三、第一百三十师的支援后,清军将西部战线稳定在了呼伦贝尔。同时北方的俄军在面对三个近卫军主力师的打击下,退回了外兴安岭以北。大清可以说在对俄战争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因此,现在的载湉显得神采飞扬。

    许景澄随后说:“目前和英国的盟友关系是维系我国外交的极为重要的一环,我们必须要设法巩固这一关系。之前说过,布尔战争之后,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将面对来自德国和俄、法联盟的威胁。而英国从经济角度分析,不可能在远离本土的地方进行较大规模的战争。所以,他必须缓和和上述国家的矛盾。假如英国遵循张伯伦的与德国结盟的战略,那么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恶化势必不可避免。而与当前尚处在发展期的德国海军相比,另外一方是其规模居世界第二、第三位的两支大型海军——哦,现在俄国可能是第六了,和两个面积占世界陆地四分之一的大帝国。如何取舍,一目了然。”

    事实上,在英国国内的政治大讨论中,索尔兹伯里也正是依据这一观点,坚决反对张伯伦拉拢德国的主张。他的策略是调和那些对英国的地位造成最大威胁的国家,即便代价是失去与比较不重要的国家的良好关系也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