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进入太空时代,离开行星表面也是绝大多数平头百姓难以想象的经历,毕竟是年轻人,四百个新兵很快忘记了离别的愁绪,兴奋地交头接耳,带队军官没有丝毫阻止的意思,反而乐见其成。

    不知道是谁问了一句:“咱们这是去哪儿?”

    立即有人回答:“这你都不知道?月球基地呗!陆战队是天军的下属部门,天军的总部在月球的地下,陆战队的基地就算没和天军总部在一起,也离着不远。”

    叶飞嘴角不屑地抽了抽,这段历史早已写入教科书,他还因为兴趣找过相关的资料,因此对这段历史很熟悉。

    21世纪四五十年代,自工业革命后以几何级数消耗的矿产资源几近枯竭,中国秘密展开外空探矿工程,打开了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大门,并成功地在小行星带建立采矿区,史称451工程,以此为分水岭,2045年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几年后,后知后觉的俄美两国奋起直追,开始争夺小行星带的矿产资源,为防止争夺资源产生的矛盾扩大,经过艰难的协商后,三国于莫斯科签署航天备忘录,协议中最重要的条款,也是最为诟病的条款即:先开发即拥有原则,并成为宇宙资源开发的指导性原则,史称太空原则。

    欧盟由于成员国之间互相制肘而未能及时加入太空俱乐部,其它不具备独立航天技术的国家则只有眼红的份,将这份三国抛开其它国家签署的协议视为三国瓜分太空资源的协议,视其为强权三分协议。

    太空原则的签署成为人类世界集体进入宇航时代的标志,几乎陷入矿产资源枯竭的人类世界在文明退化的边缘险险地打了个转,自此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人类进入准星空时代,也被称之为内星空时代。火星的开发列入三大航天国日程,对小行星带、木星卫星、木星环的开发成为商业的主流。

    21世纪三十年代,两颗小行星碰撞产生的陨石雨逼近地球,虽然陨石雨最终与地球擦肩而过,但陨石危机直接导致各国不遗余力地组建太空部队,

    太空开发原则建立后,世界三大航天强国率先建立独立的天军部队,随着太空航线的扩展,三国先后于21世纪六十年代将天军指挥部门迁至月球表面。

    其它国家虽说也建立了名义上的天军,但由于技术及政治上的原因,均未能取得驻军月表的资格。而且各国间的技术差距巨大,贫困国甚至连发射卫星的技术也不具备,加上三大航天国一直垄断实用型宇宙飞船的建造技术,因而实际上真正进入宇航时代的仅仅是三大航天国,其它国家要么老老实实地窝在地面上,要么依附于三大国,成为摇旗呐喊马前卒。

    2168年,三方竞争进入白热化,为重振声威,美利坚向盟国开放宇航技术,拉开新一轮太空竞争的序幕,因为向民间开放了宇宙飞船市场,一度消失于人类世界的海盗借此东风步入太空,太空角逐进入多元化时代,天军的主要任务也开始由防御陨石,逐渐转变为打击海盗和保护漫长的运输线。

    脱离大气层后,舷窗外蔚蓝的地球将她优美的身姿展现在叶飞眼中,蓝色的海洋,褐色的大陆,白色的云层。

    虽然无数次看过类似的照片,但亲眼所见还是头一次,叶飞心中蓦然涌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触,这就是人类的故乡,人类的摇篮,人类的……根。

    飞船调整方向,地球的剪影在叶飞眼中消失,他静静地望着舷窗外夜幕般繁星点点的太空若有所思。

    窗外一个亮点飞快地扩大,飞近了他才看清楚那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庞大太空站,一条又细又长的带状物拖在太空站下方。

    不等他看个清楚,飞船疾速掠过太空站,将之远远地抛下。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程,飞船抵达月面,基地位于月面的大型陨石坑内,四面环绕着高耸的环形山体,环形山内,分裂式大门慢慢打开,飞船悄无声息地缓缓降入气密隔层,大门重新关闭,等船外的气压平衡,气密门内层才慢慢打开。

    地下基地的停机坪灯火通明,十几艘大小不同的飞船和几十架一字排开的战机排列有序,地勤人员穿着全覆式的工作服来来往往,其中一个挥舞着指挥棒,引领飞船停到指定泊位。新兵们在带队军官的指挥下解开安全带离开坐位,月球的低重力令习惯了标准重力的士兵们很不适应,不少人用力过猛,突然蹿起一人多高。

    叶飞玩心大动,脚下用力,像学会了传说中的轻功一样一跳跃出七八米,身在半空,还不忘翻上两个跟斗,直接跳到所有新兵的最前方。

    几个月的纪律束缚,早就让新兵们习惯了井然有序的秩序,见状无不为之愕然。

    带队军官伸手拦住叶飞:“新兵,你叫什么?”

    “报告,叶飞!”叶飞下意识地立正站好,可是他错估了低重力的影响,用力太猛,又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