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会儿雨停了,张先生出门前还是拿了把伞,说:“梅雨时节到了,指不定一会儿又下下来,带了伞稳妥一些。”

    苏苒之微微颔首,确实是这个道理。

    张先生推开院子大门:“两位仙长,请。”

    “多谢先生。”

    张先生走在前面带路,顺道介绍一下镇子的全貌:“咱们镇大概有一百八十来户人家,其中八十多户住在西片,九十来户住在东片。西片这边外围是稻田和鱼塘,东片外围是石山。”

    苏苒之这才知道,她和秦无一路爬过来的那座山叫石山。

    其实山的另一面绿树成荫、鸟兽成群。

    只是这面经常被大风吹,才裸/露出岩石表面,看起来像一大块高耸入云的石头。

    故此,对于云水镇的百姓来说,‘石山’这个名字倒也十分贴切形象。

    走到路口时,张先生率先往右拐,继续走了大概几十米后,几人便回到苏苒之他们刚进镇子买腊肉的那条街道。

    张先生道:“这边是主街,分开了云水镇东片和西片。早上会有包子、豆花、糖饼等吃食售卖,往里面走还有布庄、米庄和客栈等。”

    现在天色不算早,张先生也不欲带两人逛主街,而是打算先看房、办正事。

    他说:“咱们继续往前走,穿过两条巷子后,就是这三处宅院所在的东片区域了。”

    但今日的镇子格外热闹,一位连鞋都顾不上穿的庄稼汉正背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往这边走,旁边还有跟随他们一起从回春堂出来,四散而开的百姓们。

    大家纷纷感慨:“咱们常大夫一家妙手回春、行善积德,采药时遇到神仙嘞。”

    “也不一定是神仙,但肯定是高人。”

    “以后看病就得去回春堂!”

    张先生瞧见了一个熟人,没忍住询问道:“发生什么了?”

    不就是下了场雨,怎么感觉自己都听不懂大家说话了。

    熟人见张先生要带客人看房,就跟着他们边走边说。

    “回春堂那边的小常大夫今儿上山采药,偶遇一对仙人夫妻,女子一直闭目却不影响视物,男子身穿玄衣。他们临走前给小常大夫指了一条安全的下山路。小常大夫说,幸好听了仙长的话,若是走他平常一直走的那条路,定会被山上滑落的石头给砸了。”

    话音刚落,张先生突然顿住脚步,他侧过身子看了看跟在自己身后的苏苒之和秦无。

    张先生:“……”一男一女,一夫一妻,就连男子穿黑衣服都对上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