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家小儿读书晚,并无开始做文章,樊耿岳看到的都是誊抄。这样才好,才好教,就怕学个四不像,从头教起费力。

    就像女婿,用了几年功夫才让他忘记以前学来的那些。

    樊耿岳心里激动,想起同门师兄,哈哈!终于让我遇见一个比你孙子还聪隽的人才。

    就这个过目不忘,你岑家就没出过一个。

    樊耿岳是从岑家,而岑家是几百年世家,诗礼传家,整个大齐文人向岑家看齐。岑家的学生朝堂上、各地官员都有。

    在前朝是文人代表,就是现在,走出去说是岑家出来的,没人敢不敬。

    樊耿岳和如今岑家当家人是师兄弟,对于师兄他是敬佩,师兄嫡长孙五岁作诗十二岁中了秀才,是岑师兄最引以为傲之事。

    那年樊耿岳带着长子嫡孙进京,一对比,差呀。

    心中多少有点不服,但也知道不服不行,人家岑家血液里流淌的不是血,是学识,祖传的血脉,樊家比不上。

    回家就严格教导子孙,心大没用,想和岑家比,没人家几百年的根底,子孙也没惊才绝艳的天赋。

    樊耿岳就想从学子里入手,多年也没遇见一个让他满意的。所以听了便宜外孙说的付家小子,他是在是忍不住,非要过来一趟。

    家里儿子孙子不让,担心他这么大岁数奔波,樊耿岳直接来句:你们想让我死不瞑目?

    还不让子孙跟着,说你们太烦人,跟着我我会少活几年。父亲管儿子有的管不了哪,别说儿孙想管老子,没法,只好看着老父坐上拿车给他们挥手告辞,去凤阳府女婿家去了。

    樊耿岳很久没和岑师兄联系,自前朝灭亡,新帝进了金銮殿。岑家人闭门不出,在家读书。

    他给师兄去了信,劝说一二,师兄回了一封信,信上写: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最后还来句:道不同不相为谋。

    气得樊耿岳把信撕了,自己在书房骂一通,回了一封信,抄写时一首: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最后写了一句:天下,百姓也。

    之后俩人再无通信,自那以后,樊耿岳没了和师兄比试弟子的心思,就像师兄来信写的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还和你个只顾自己风骨不顾百姓的人计较个啥?

    不过樊耿岳也打听着,岑家一直没人出来做事,这是要为前朝表忠心而不顾子孙后代?

    樊耿岳虽说是文人,但没那么腐朽古板,前朝混乱给百姓带来灾难,那时多少人无家可归、流离颠簸。新帝建立大齐,哪怕不是大齐皇帝,换个别人,只要能给百姓好日子,就比前朝皇帝强。

    让他对付家小儿最动心的是,女婿庶子说了他第一次见女婿时说的那句话:我愿天下太平。

    一个小儿能说这话,难得。

    叶田卓之所以知道付原河说的话,那是他父亲回头教训他:你看看你比人家大几岁,天天只知道瞎逛,人家心里想着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