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了先机的白鸽踩过楚黎晔的右肩,在他的注视下,慢悠悠地落在书案上。

    一人一鸽对视了片刻后,楚黎晔方才反应过来,走上前取下鸽子腿上的装信的小竹筒。

    在书案上白鸽的注视下,楚黎晔把那折了几折的纸张紧紧攥在手里,仿佛一松开它就会从窗子飞走似的。握了好一会儿后,又对着烛火瞧那信纸,企图从重叠的墨迹中看到在心里念了不知多少遍的名字。翻来覆去看了许久后,他才似是终于下了决心,极轻极小心地展开那信纸。

    几行有些杂乱的字迹有几分不易辨识,但不妨碍“清岚”二字清清楚楚地映入眼帘,把他心中的因害怕期待落空,生出的忐忑之感一扫而空。

    惊喜与欢愉化为浅浅笑意,从他眼中露出,洒在遍布着齐整的折痕的纸上,在烛光下显得分外柔和。

    见字如人,自是喜不自胜。

    从字迹看来,信写的十分仓促,却又事无巨细:数十样药材分外敷和内服分别列出,又絮絮叨叨地写了许多须得注意的琐事。

    再有便是那句令楚黎晔久久移不开眼的,“今相离于殊途,只愿寸寸相思可为同归之处。”

    把那充当了鹊桥的白鸽送走后,楚黎晔把烛火又挑亮了几分,提笔把药方原样抄在纸上,一夜无眠。

    同样无眠的,还有数只不知疲倦的白鸽,载着主人的迥异心思,划过天际,奔往不同的去处。

    往后的一日间,周信知为了“戴罪立功”,尽心整理有关奕王府一案的各样卷宗。

    那些微微泛黄的纸页上,数年光阴只冲淡了墨迹,却使那字里行间的含着的冤情越发沉重。

    周信知一一看过旧案卷宗和证物,一时竟有几分释然:管不了国家兴亡之事,把这宗案子办好,将那等了数年的冤屈洗雪,也算尽到为官之责。

    曾任钦差彻查私盐一案,如今深得楚明渊重用的梁怀瑾也没闲下来,同几位直谏之臣暗暗商议对策,以求将当年真相大白于天下,也尽快结束两党相争的局面。

    宫中皇后赵熙那处也有几分热闹,江泽派来的人还未离去,自己兄长赵文德的发妻孙秀茗便已候在外头求见,一时间逼得她不知如何是好。

    江泽派来的那位丫鬟,名唤越歌,是自幼便在丞相府中当差的,听了宫人的通传也没慌了神,待通传的宫人退下后,淡声道:“若娘娘能出面劝赵夫人退一步,容妃就还是暴毙而亡。"

    在她的“提醒”下,赵熙又顺着她的目光,垂眸细细打量手中的玉镯。那是当今陛下亲自从国库里挑出玉石,又命巧匠精心打造,送与容妃的。

    近乎无暇的玉镯握在手里,阵阵凉意一点一点漫上心头,把她心里数年的幻想打破,使她沉向现实的深渊——容妃是她亲手毒杀的。

    “皇后娘娘,若是陛下知晓容妃为你所害,恐怕……"越歌凝视那握着玉镯的手,直到看到那纤纤玉指微微颤抖,才轻启朱唇,适时开口,也适时停下。

    至于“恐怕”二字后的话,赵熙自是心知肚明。

    这些年她用尽心尽力做好后宫典范,想方设法讨楚明渊的欢心,能做的不能做的,都竭力去做,只差没把心掏出来献给那自幼思慕的帝王。可这一切,怕是都比不了容妃回眸一笑。

    在相互钟情的一对璧人面前,她从前是笑话,楚明渊只是顾念夫妻情分才对她相敬如宾;以后,她便会成为帝王眼中的罪人,惟余死路一条。

    幸而,现下还不是以后,只要抓住这一线生机,就能把真相埋得深一些,让那“以后”远一些,再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