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奇幻小说>乱清 > 第六十七章 成败利钝,非所逆睹
    战线一拉长,中国的兵力,必然不敷使用,补给也必然跟不上;更重要的是,越南是法国在远东的最重要的殖民地,失去越南,是法国的不能承受之重,“收复河内”,必然引起法国的全力反击。

    事实上,茹费理内阁一倒台,法国议会就通过了给远东法军拨款五千万法郎的决议,而驻远东法军一八八四年全年的军费报帐,合计亦不过五千四百万法郎。即是说,法国已经做好了扩大战争乃至长期战争的准备。

    彼时的中国,不过一只脚堪堪踏在工业化的门槛上,战争潜力有限,根本没有和世界第二工业强国长期做战的能力,何况,只不过是为了越南这么个小小的“藩服”?

    此时停战,时机最为合适。

    战场上也好、谈判桌上也罢,结果都是清清楚楚的:中国在和世界第二强国的一对一的较量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慈禧则是中国取得对法战争胜利的当之无愧的、唯一的主持人。

    对法战争,之所以可以先败后胜,转折点就在“甲申易枢”暮气沉重、对法作战态度消极的恭王,以及其领班的军机,被全部撤换,慈禧亲自过问和主持对法战事,朝野上下,统一思想,消弭了原先和战不定的分歧,战场上的劣势,随之扭转,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慈禧的这份历史性的功绩,是不可以否认的。

    中法战争的意义,长期为学术界所忽视也不奇怪,我们的“学术界”,连中法战争是输是赢,都搞不清楚!

    事实上,中法战争的胜利,意义极其重大。

    如果中国输掉了这场战争,法国之后,其他泰西诸强,见猎心喜,必然纷纷跟进,则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就会提前掀起,就等不到甲午,更加等不到庚子了!

    考虑到此时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还远未培养起能够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底气和实力,列强有更多的时间,从容消化瓜分中国的成果,则四分五裂的中国,还能不能最终拢在一起,就难说的很了!

    对法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泰西列强目中国,隐然为“二等强国”,他们之所以会在十年之后的甲午,跌碎一地眼镜,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同时,这也是中国虽然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但列强并没有马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重要原因他们依然惯性的心怀疑虑。

    中法战争,为中国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遗憾的是,中国未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

    中法战争胜利后,中国上上下下,包括慈禧本人,普遍的志得意满,都以为,太平盛世已至,天下再无烦忧。

    一口气儿泄下来后,非但没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文恬武嬉之风,慢慢儿的又起来了。

    数年之后,德宗大婚,慈禧“归政”向德宗移交权力,自己施施然“颐养冲和”去了。

    回过头去看,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儿消散了,辛酉之后一直上升的国势,开始掉头而下。

    这真的是太讽刺了。

    这个锅,慈禧是要背的,不过,她顶多只能背一半,另一半,得德宗来背。

    后世提及光绪皇帝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两个印象:一,他是傀儡;二,他是改革派。

    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