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奇幻小说>乱清 > 第七十一章 通前彻后,无懈可击
    这种火炮的身管,与普通要塞炮无异,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炮架地井式火炮的炮架是可以折叠的。

    地井式火炮安装在一深坑即“地井”之内,平日炮架折叠,沉于地面之下,外部难觅其踪;战时,液压机械工作,炮架向上展开,托举身管,露出地面。

    火炮射击之后,在巨大的后坐力的作用下,炮架向下折叠,重新回到地面以下,其后坐力则以势能的形势保存下来,用以下一次的托举。

    可以看出,即便在战时,大半时间,地井式火炮也是隐身于地面之下的,大部分的操作,也是在地面之下完成,因此,地井式火炮的射界,非但“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就防护性而言,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穹顶式炮位。

    不过,彼时,地井式火炮刚刚诞生,尚未普及开来,价格极为昂贵,以俺们关贝勒的财力,也只能在最关键的位置,少量准备,中国沿海、沿江炮台,只有两处,安装了地井式火炮,一是射界和防护矛盾最突出的“闽江防”,一是威海卫的日岛。

    除了这两处,就连旅顺基地,都没有安装地井式火炮。

    至于威海卫的日岛,为什么必须安装地井式火炮,后文将会述及,在此不再赘言。

    原时空,马江的布防,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头一尾,未设任何炮台“一头”,即闽江入海口地带,金牌、长门炮台,只能朝向马江航道,根本不及外海;“一尾”,即马尾船政厂区一带,亦没有一座炮台。

    “一尾”不设炮台,勉强还能理解,因为马尾之所恃者,并不是自身的防御力量,而是由彼而东北的长达八十里的“天险”以及沿岸诸炮台的火力,谁又能想到,临战之时,这些“天险”和炮台,居然未能发挥任何作用?

    “一头”不设炮台,就不好理解了。

    只好说,眼光不够,或者,银子不够。

    本时空,关贝勒的眼光是够的,银子嘛,也是够的。

    “一头”,“闽江防”在川石岛和熨斗岛上建有一主一副两座炮台,扼控外海航道,此前文《天险!天险!》一章已有详述,不再赘言。

    “一尾”,虽然关卓凡也承认马尾之所恃者,摆在首位的,并非自身的防御力量,但还是船政厂区和罗星塔的对岸,也即闽海关两侧之高地,各修筑了一座炮台,其交叉火力,完全覆盖了船政厂区和罗星塔前方之水域。

    如此布置,通前彻后,可谓“龙潭虎穴”、“固若金汤”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