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园虽然叫“园”,其实是一栋两层的茶楼,一楼的大堂宽敞明亮,整齐地摆着一张张的方桌,方桌边坐了不少书生打扮的学子,而韩凌樊三人也是着书生袍混在其中。

    大堂里很是热闹,几个学子正在就主战还是主和的话题争论不休。

    一个青色衣袍的学子慷慨激昂地说着:“近年来,南疆频频战乱,民不聊生,皆是因为镇南王父子好战喜功,穷步黩武,以致战祸不断,兵士、百姓伤亡惨重。为了我大裕,为了南疆百姓,还是应该与周边议和,化戾气为祥和,才能让南疆休养生息,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然镇南王父子一味主战,此乃好战、妄战!妄战无益。”

    “李兄,这就不对了!”另一个蓝色衣袍的学子霍然站起身来,直抒胸臆,“古语有云:‘先振国威,则和战皆在我;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百越、南凉狼子野心,意图侵占我大裕疆土,若是一味求和,岂非让那百越、南凉看轻了我大裕,恐怕只会得寸进尺!”

    “我倒觉得冉兄此言差矣。”另一个湖色衣袍的学子又道,“当年大裕与西夜和亲议和,如今两国还是相安无事,太平了数年。”

    “……”

    学子们一言我一语,这个引经据典,那个就以历史事实为论据,一时间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韩凌樊聚精会神地听了好一会儿,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南宫昕和蒋明清道:“那冉公子前面说得不错,有几分‘以战止战,以战促和’的意思,只可惜说到后来,力度不够……”

    南宫昕赞同道:“五公子说的是,若然……”

    “喂,们在窃窃私语什么?”忽然,南宫昕后方传来一个不善的声音,不止打断了南宫昕的话,连一个原本侃侃而谈的学子也是蹙眉噤声。

    大堂中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循声看去,一半落在了南宫昕这桌上,另一半则落在了刚才那个声音的主人——一个身穿宝蓝衣袍的青年学子身上,那学子国字脸,五官周正,眉宇间有几分愤世嫉俗。

    那学子义正言辞地对着韩凌樊三人斥道:“我们今日在此论辩,大家光明正大地直抒胸臆,尔等三人鬼鬼祟祟在背后论人是非又是何意?”

    一时间,周围其他人都是交头接耳,对韩凌樊三人投以不满的目光。

    南宫昕眉头微蹙,诚然如这位兄台所言,自己三人窃窃私语,似有不妥之处,但是此人不顾其他人尚在论辩,贸然出声,却是有哗众取宠之嫌。

    “五公子……”

    南宫昕以眼神询问韩凌樊的意思,见对方微微点头,他便站起身来,掸了掸衣袍,坦然地环视众人,朗声道:“那鄙人就应这位兄台所求,也说几句鄙人的想法。”

    他理了理思绪,就有理有据地说道:“无论主战,还是主和,到最后都离不开一个”和“字,战争的终结并非是下一场战争,到最后和平必是大势所趋。可若是谈战色变,一退再退,卑躬屈膝,却是本末倒置,陷国家于危矣。如同古语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顿了一下后,他看了韩凌樊一眼,铿锵有力地又道:“是以,‘以战止战,以战促和’。”

    当他话落之后,四周寂静无声,刚才的那个蓝衣学子所有所思地念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适才,他主战只怕外族看轻大裕,却忘了主战的要点乃是“忘战必危”。

    “阿昕说的好。”韩凌樊地赞同地鼓掌道,跟着,其他人也稀稀落落地鼓起掌来,掌声越来越响亮……

    南宫昕微微一笑,正欲坐下,却见韩凌樊的脸色有些不对,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

    “殿……五公子,您怎么了?”南宫昕紧张地问道,心里立刻想到了,难道是五皇子殿下的头痛症又发作了?!

    蒋明清也注意到韩凌樊的脸色不对,面露担忧之色,“樊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