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到南直隶三个月后,新政推行成果已经相当可观。

    崇祯在此期间又追加命令,把钱谦益巡抚监察范围扩展到浙江。

    南直隶和浙江合起来可算整个大明最富庶繁华的地区。

    这三个月里,两省已经征收的各项税收包括酒、茶、盐以及其他各项坐商税、营业税、资产税除去存留当地,向朝廷解运的合计便起来已有四千六百万两白银。

    江南各地的富家豪门奢侈挥霍的景象也大大收敛。

    这实际上意味着更多的人力物力,能被朝廷所调动,能更多投入在武器制造,保障军队供应方面。

    苏杭历来就是整个大明能工巧匠最为密集的地区。

    原本这些能工巧匠大多是把聪明才智和心血投入在满足富人猎奇和奢靡的需要上。

    各种楼阁花园、饮食器具、家具陈设、观赏玩物的做工都极尽精巧之能事。

    而在新政推行后,这方面的需求急剧减少。

    许多高手匠人转而研究武器机关、刀枪剑戟、盔甲火器之上。

    武器制造业规模扩大又推动钢铁冶炼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大明时期兴起的苏钢冶炼法是炼钢技术的巨大进步。

    最早有嘉靖时唐荆川记载在《武编》之中。

    所谓苏钢冶炼,实质就是把生铁板加热融化,再淋入熟铁之中,锻造后成为几乎不含渣的高碳工具钢。

    西方到了十八世纪才有类似的技术,根据一些西方人的记载,甚至到十九世纪时他们在清代看到用这种苏钢冶炼技术生产的中国钢铁的质量都相当不错。

    如一八八二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说中国山西所用的钢,一部分从芜湖和汉口购进,一部分是从欧洲进口。但欧洲的钢相比之下过脆。

    而苏钢冶炼当时最大的生产基地就在南直隶太平府芜湖县,尤其以濮万兴钢坊规模最大。

    原本濮家钢坊设在芜湖县城西郊的濮家院内,后来规模扩大,又在芜湖县的七更点建立总作坊,把濮家院当成东作坊。

    如今芜湖县的大钢坊,除了濮万兴钢坊之外,还有从南京搬迁到芜湖的葛永泰和马万盛两家。其他中小钢坊更是不计其数。

    可以说芜湖县是大明嘉靖后发展起来的以冶炼钢铁为主业的城市。

    这芜湖的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有密切关系。

    芜湖附近产铁,产木炭,而水运交通又四通八达,周围城市又能提供大批高水准的熟练炼钢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