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青春小说>重生之超级强国 > 391章 猜测的事终于发生
    列席会议的陈立德,在胡永生讲话之中,就把用的方案每人面前发了一份。因此,胡永生说为卢江争取更大的利益时,又补充了一句:“立德同志,你把赵书记写的这个方案读一遍。”

    赵无极这个方案,当然不仅仅只是他与胡永生说的那么几条,与他最早在凤山乡写的那个“可行性报告”一样,整个方案都显得有理有据,而且对于目前国内高校,以及地方发展存在的困难都作了详细的分析,以此证明这种合作的“互利共赢”。

    赵无极这个方案,并不触及体制问题,只是在地方发展以及高校发展的“灵活性”上想尽了办法。也就是说,只要一个站在稍有高度的人,就会明白这个方案非常适用和实用,对高校的发展绝对有利,对于解决地方和企业的问题也非常有利。

    但是,赵无极相信,经济的力量是强大的,利益的力量也是强大的,只要以这种方式合作的地方与企业尝到了甜头,最终必然会触及到体制问题。不过,到那时就不是赵无极的问题了,而是上面该头痛了。

    其实,赵无极这个方案,只触及到了大学里的“科研”与“人才培养”这两个问题。大学的科研问题,到后世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教授们不安心教学,只喜欢带研究生,只喜欢做课题研究。但那形题花了国家的很多钱,最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但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无法建立独立的研究所,因此他们的企业在遇到问题时。则根本无法解决,大学的教授虽然也有相应的成果,但那猩果要想“产业化”却还有很长一段路可走。

    赵无极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动脑筋,那就是他以为,大学教授要做科研也行。那就好好做,直到产品生产出来上市销售,并且还要负责后续技术跟进,也就是说,要做就要做彻底,不能只做半截子活路。搞一个课题。从立题开始到最后结题,都是砖家对砖家,叫兽对叫兽,与生产环节完全脱节,花了很多钱,最后却没有任何效果。

    至于人才培养。赵无极非常欣赏后世一些职业学校的做法,用四个字表述,就是“订单培养”,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就给你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虽然大学教学至少有4年的滞后性,但只要加强市场预测和信息搜集。要较准确地把握住当年的人才需求,也不是非常困难。

    这个问题,其实国家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完全可以承担起相关的信息搜集职责,但事实上他们做得非常不够。

    当众人看完方案后,问题开始出来了。这个问题,不是否定赵无极方案的问题,而是赵无极方案中涉及到的一些提法以及做法,这校委们或副县长们并不是很懂,因此,这个一问一答的方式。与凤山的情况非常类似,那就是“答疑”,赵无极得给这些人上一堂辅导课。

    如果有更高级的干部看到卢江县常委会上的这一幕,肯定要笑掉大牙。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一个常委拿出一个建议。你连建议里面的术语都不清楚,这个会,还怎么开?

    在赵无极重生前的时空,也在不断地涌现各类“术语”,但这些术语的出现却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先在一些理论性刊物上出现,或者在网络上出现,然后才在官方的文件中出现,等官方的文件出现时,大多数“术语”一般官员都已经知晓,只能特别专业的术语,可能需要解释,但这类需要解释的术语已经非常少了。

    只是,因为赵无极的重生,再加上这家伙太过逆天,所有新的术语,只要他在文章中能够涉及到的,都给抬了出来。但这家伙在方案建议的最后,并不给出解释。好像凤山那个报告是解释了的,但那是针对乡干部的啊,此时在座的,可是县级干部呢。

    当赵无极辛苦了大约一个小时后,疑问也基本上解决了。然后自然是各位常委的提问。

    “赵书记,你说这个请西川师大给我们县的教师提高学历,这个,似乎政策不允许吧?”副县长罗盛伟,也即赵无极的“罗阿姨”提醒道。

    “罗县长,这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是专门给卢江办成人大专班,譬如将正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师毕业生以及高中毕业生,通过这个班一次性地提高到大专水平。另一条则是县政府或教育局下达一个行政命令,要求这些低学历或学历不合格的老师去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而西川师大基本上就是全省负责这一块考试并负责发文凭的学校。

    如果走后面这条路,我们可以请西川师大的老师,在每年的考前一个月,来卢江对这些正在自学的人进行一次集中的辅导,以提高他们自学考试的通过率;平时,我们也可以请西川师大的老师们,为这屑生准备一些针对性的学习与复习资料。”

    “成人大专是脱产学习,如果都去拿文凭,这学校的老师不够怎么办呢?”罗盛伟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其实,除了村小之外,其他学校都非常好办。譬如,县二中有12个班,拥有6个语文老师,每个老师每周上12节课,如果有人脱产读书去了,则可以由两个老师多教一个班。在这里,县教育局可以出台一些配套政策,譬如超学时的老师,可以领取超学时津贴。当然,具体怎么做,大家都可以发言。”赵无极突然觉得,他的话“越界”了,因为发钱这个问题,是县政府考虑的事。

    “赵书记,你说的这个技术学校,邀请西川师大与卢江县联办,这个学校,如果真要办,由我们卢江自己办不行吗?”安福林出声问道。他问这个问题,说明他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这个,也涉及到体制问题了。技术学校,属于中专层次,或者成人大专层次,如果卢江县单独去申请,因为学校的布局问题,教育厅肯定不会批准。另外,如果由卢江县单独办,又涉及到什么编制、经费等问题,因此,非常麻烦。

    如果由卢江和西川师大联办,我们就主动得多。什么编制、人事、拨款等手续,由西川师大去跑,而我们只要求他们怎样培养人才,我们根据人才规模以及人才效果给予技术学校一定的经费,办得好多给,办得不好,少给。”

    其实,这一条办不成也无所谓。赵无极的想法是,等“回春堂制药”第一期工程完毕,并开始生产后,就直接由“回春堂”来办这个技术学校,或者,由理想国际来办也可以。其毕业后,最后全部择优进入理想国际各大企业,作一线的产业工人或者销售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