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府这地界不算丰产,取折中之zj数,每亩要缴一斗半的田税。

    俞善用自家今夏的粮食产量算了一笔帐,平均每亩水田有三石半的收成,一斗半的田税就意味着大概百分之zj四的税收比例。

    可zj平溪村其他人家的收成还不如俞善家多,每亩最多只有三石谷子,算起来,田税比例要升到百分之zj五了。

    其实,往年村里也zj有人能种出三石半的亩产,偏偏今年雨水不调,于是,在一片减产的哀叹声中,俞善家地里多出的半石收成就格外地显眼。

    别小看这一亩地多产半石粮,这可zj是实打实的粮食啊。

    积少成多,一亩多半石,家里要有个五、六亩地,就能多收三石粮食,等于平白多出一亩地的出息。

    村民zj朴实得很,什么插秧法,直播法,能种出更多的米粮的就是好方法!

    一早在秋种时就跟着俞善学插秧法的村民zj们,自然是觉得押对了宝;没有跟上风的都暗暗记在心里,明年一定要跟紧了俞善的动作,早早地开zj辟一块秧田,好育苗插秧。

    其实细致一些的人都会发现,不光是水田的稻子收成高,就连俞善家的小麦、玉米收成也zj比旁人家高些。

    也zj始下功夫,还冒着天下大不韪的风险,特立独行zj,搞了个间作套种,如今总算到了出成果的时候。

    毕竟不是所有间作套种都能提高产量的,为zj避免有人胡乱跟风,俞善一早已经把适合在一起间作套种的作物组合写了下来,跟记录下来的产量一起送给了杨绍光做参考。

    接下来的事情,她人微言轻说了不算,只等着看杨绍光怎么在石江县推广吧。

    俞善想得很美,可zj惜天不随人愿,杨绍光很快颁布政令,今年石江县的夏税只收本色。

    俞善一边暗暗心疼要交出去的稻米,一边吩咐杨庄头把要缴纳的数量提前准备好。

    俞善只想着按规矩交税天经地义,没有多想其他的,也zj情。

    听村长俞怀安说,往年衙门zj轮流收,至于什么时候轮到平溪村不好说,总之zj不会超过八月。

    果然,七月初三一大早,负责收税的胥吏就带着登记着田地的鱼鳞册,还有记录着人口的黄册,领着衙门zj维持秩序的差役,浩浩荡荡出现在平溪村的村口。

    来平溪村收税的是衙门zj陈里长可zj是一大早就恭恭敬敬地在村口候着。

    俞怀安还特意在村口为zj不知道从哪儿弄的细瓷茶具和zj得很是周到。

    等人到了,刚一落座,俞、陈二人又立在那主薄身后,随时听候调遣。

    那主薄姓程,虽然说不上神zj陈里长时,神zj色十分的骄矜持重,官腔拿得很足。

    很快,第一户人家用手推车推来了要缴的粮食。

    俞善认得这家人,也zj是姓俞的本家,家境还算不错,大概种有十来亩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