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很不正常了。

    这种不正常只有冯安娴本人和各科老师以及班主任知道。

    微光中学一向的传统是只公布期中考和期末考以及大型联考的成绩和排名,而其他小考的成绩和排名一概不公布。因而,大家的成绩其实在平时都是处于较为神秘的状态,要等到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知道,并且这是阶段性的,他们不能知道这回是这个成绩的人,下回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差,无法预测。

    这也与其他中学传统的一考一公布的做法有所不同。

    曾经有人仔细研究过微光中学的这种考试机制和揭晓成绩的做法用意何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它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会有不同的效果,但具有很强的普适性,都能相应地激发或者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潜力或需求。

    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加重了他们的压力,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大家都处于同一个环境内,彼此知道对方怀着同样的目的,有着同样的水平,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正确精准地得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而等到能够在期中考和期末考中知晓双方的差距后,它又已然成了定局。

    这种惶惶然的心情终日笼罩于他们上头,逼得他们不得不一直向前。

    对于平行班中并不怎么注重成绩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为他们扫去了许多麻烦,既可以少考几次试,平时小考不公布成绩,也可以理直气壮地面对关切的家长,别提多舒服滋润了。

    而那些高不成低不就,成绩既不拔尖也不算太差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对此则毫无反应。这样的考试制度对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能够真正影响到的,是学生中的两个极端群体,而这也正契合了微光中学的学风。

    冯安娴身为实验一班的学生,毫无疑问处于压力最大的那一小撮人当中,对于他们而言,竞争对手虽在身边,最关键的信息却是不透明的,未知的。

    不过好在,也不是全然一无所知,大家的大体水平可以参考以往的考试成绩和排名。

    在高二分班时,学校会有一次大的全年级综合成绩排名的公布,以此作为分班的依据。

    说是综合成绩,其实综的就是高一大家的期中考、期末考和联考的成绩。

    冯安娴是以综合成绩第七的成绩进入实验一班的,在高一的几次考试中,她曾到过第二名,也曾考到过十几名,造成这个排名波动的原因就在于英语卷子的难易程度,如果把英语剔除,那么冯安娴稳在前五绝不是问题。

    是以,在高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还没到来之前,冯安娴在众人眼中还是笼罩着一定的成绩光环,她也是许多人要暗戳戳超过的目标。

    刘灵武给安娴的是全年级各科小考的成绩分析。

    尽管大家不在同一个班,但是各科小考的成绩分析却可以比较大程度地体现出每个班学生在众多班级学生中的水平。

    安娴最近这几次小考的水平,已经掉出了一班,尤其是最近的一次小考,是连拿到平行班跟部分学生比都比不过的程度。

    这已经不能算是用一句简简单单的发挥失常的话能够解释和概括的了。

    几个任课老师为此都来找过刘灵武,他们问的主要一点就是,冯安娴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面对各个老师相同的疑惑,刘灵武只好让他们稍安勿躁,承诺他们会加大对冯安娴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