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捞钱的事上,李路积极极了,当天就敲定了修濉河的章程报了上去,反正不用朝廷出钱,工部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很快就批复通过了。

    在濉河两岸有产业的士绅很多,李路召集了个大会,给当地有头有脸的士绅都下了帖子,无论是亲自前来的也好,是派仆人代往的也罢,凡是收到帖子的人基本上都赴了约,河道衙门的大堂里足足挤了有上百人,李路迟迟未到,屋里的人互相交头接耳,猜度着李路派人前来的目的。

    人群按照出身的不同分成了两个部分,一小撮有功名的士绅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以冯家为主,在官道上吃得开的大商人聚集在一块,为首的就是随县令迁来的李家,而剩下的就是些没有背景的小商人聚集在一起。

    河道衙门并没有那个面子请来冯家家主,冯家来的是个十七八岁的小辈冯文友,他是江阴有名的神童,十二岁就中了秀才,而且还是榜首要不是先生压着不让下场想磨磨他的性子,恐怕举人进士早就中了,以冯家的势力,冯文友以后的前程可是不可限量啊。

    冯文友一到场就被众星捧月一般围了起来,一堆人同他寒暄,黄老爷看见亦步亦趋的跟着自己的女婿姜盛就气不打一处来,冯少爷家世了得,这样的人家寻常哪有机会碰到,没看别人八竿子打不着的尚且去攀关系呢,自家女婿同冯少爷可是在同一所书院读的书,好不容易见了面不说去钻营钻营,反而连个招呼都不打,哪有这么做人的?

    黄老爷压住心里的不快转头冲姜盛使眼色,示意他去找冯少爷攀谈,姜盛把目光别到了外头,假装没看见,这可把黄老爷给气了个不清,当着外人又不好发作,只能压下火气,准备回去再同他算账。

    黄老爷谄媚的笑着挤进了人堆里,冲冯文友作揖说:“早就听说冯少爷是人中龙凤,如今闻名不如见面,冯少爷果然不一般。”

    冯文友边上的那些文人一脸不快的看着黄老爷,不过是个满身铜臭的商人,能同他们共处一堂都觉得很有辱斯文了,他们看在河道衙门的面子上没有闹事已是给了这些商人天大的脸面了,没想到他们不但不自惭形秽,甚至还敢凑上来。

    黄老爷见势不妙连忙把姜盛叫了过来,赔笑道:“我女婿姜盛在家里经常说起冯少爷,对冯少爷的才学为人很是仰慕,说起来小婿同冯少爷还是一个书院出来的,不知少爷有没有听说过小婿?”

    黄老爷说着捅了捅姜盛,姜盛不自然的冲冯文友拱了拱手,冯文友不以为忤笑着问道:“原来我们竟是同窗,失敬失敬,只是我怎么从未在书院见过姜师兄啊?”

    姜盛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周围的同窗已经有人记起来姜盛了,纷纷发出了窃笑,姜盛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娶了黄娴,光没沾到多少,亏却吃了不少,走到哪都有人指指点点,后来他干脆连书院也不去了,成日里就闷在家里读书。

    他本以为下次县试就可以考中秀才,然后一路考上举人进士,到时候一雪前耻,也叫那帮嘲笑他的人知道他将来是有大前程的,娶黄娴算不得什么吃软饭,不过是黄家慧眼识珠,在他微末之时就拉拢他罢了。

    奈何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姜盛在读书上还是有几分天分的,算是个读书的种子,当年早早就过了童子试,可惜他的那几分天分在江阴勉强尚可,放在整个南新府就数不着了,没了先生的教导,他跟个无头苍蝇似的乱转,虚耗了三四年,别说举人进士了,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一开始黄娴还对他小意奉承,后来他屡试不第之后渐渐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光,为了给这个人出气,黄家产业缩水了泰半,好不容易稳定了下来托了关系给李家送了厚礼求和,新崛起的宋家又步步紧逼,她本以为自己嫁的金龟婿,原来他只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庸人,而就为了这么一个庸人,黄

    家落得现在这样的下场。

    黄娴每想到此,就后悔的捶胸顿足,日子长了,她那点小心思自然也叫姜盛看了出来,一向崇拜他的黄娴竟然开始鄙视自己了,姜盛不反思自己的种种所为,反而认定了黄娴有外心,他哪里是受得了气的人,他自小就是被人宠着长大的,见妻子可能有了外心,闹着要休妻,他也知道全家靠黄家过活,倒也不是真想休妻,本意是想压黄娴一头,逼着她打消那些歪心思,奈何黄娴不吃这套,见姜盛污蔑自己负气回了家。

    黄娴走了姜盛也不着急,黄娴都人老珠黄了连孩子都有两个了,离了自己能去哪?再说岳父待自己一向很好,见黄娴这么不守妇道在先还敢私自回家,肯定会把她打出去的,他就安心在家等着黄娴哭着回来低头就是了,哪知道黄老爷听完女儿的哭诉之后不但没逼着黄娴来给他道歉,反而派人来姜家抬嫁妆了,这时姜家才着了慌,王氏硬压着姜盛带着孩子去黄家负荆请罪,黄娴当着众人的面扇了姜盛一个耳光,逼着姜盛签了入赘书才肯回去。

    这事在江阴都传开了,一时之间引为笑谈,冯文友久在府城自然不知道,见众人面色奇怪,而姜盛在那里支支吾吾还以为姜盛在愚弄自己当时就变了脸色,叫身边的小厮把他们轰到一边了,要不是这是河道衙门就把两个人给丢出门外了。

    旁人见了冯文友这个态度,自然对黄老爷跟姜盛避之不及,他二人去哪里,哪里就留出一个好大的空地,弄得不大的大堂,更拥挤了,黄老爷这辈子也没丢过这样的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恨恨的看着姜盛,他想走又不敢走,因为不知道河道衙门召集他们有什么事,万一是什么要紧的事,别人都知道,只他不知道落在差人的眼里,肯定吃不了兜着走,姜盛在旁边臊眉耷眼的站着,不敢说话。

    李路姗姗来迟,手里拿着一套文书,把要修河道的事同众人说了,边说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不停的强调,是宋大人提出来的想法。

    宋武只是捐了个官,没有实职远远称不上大人,李路为了甩锅甩的更可信,一口一个大人的叫着,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什么大官呢,外人虽然不知李路为何这么看中宋武,但是见他这么推崇宋武也纷纷跟着吹捧,宋武连连摆手称不敢。

    屋里的众人只是奇怪,修河道一直是河道衙门的事,他们做多帮着押送征集的民夫,这叫差役通知他们就是了,为什么要搞出那么大的场面?等李路把集资的事一说,他们才恍然大悟。

    修河道是个好事情,濉河两岸有他们大笔的产业,不只是良田还有不少庄子同作坊,濉河河堤废弛成那个样子,万一发了洪灾损失不可估量,他们也知道河道该修了,可是他们并不想出这个钱,尽管李路再三撺掇,还是没有人愿意出面,一时很是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