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娟她们这一届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经历了磨难后,他们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平日里,图书馆座无虚席。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黄丽娟几人也不敢掉以轻心,虽然周末在外奔波,但其他时间都很用心的在学习。

    这年头,国家各种物资都很匮乏,但从不亏待学生。

    考虑到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水平较差,学校会发放各种补贴,在校的开销也要小很多。

    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个年代水平就那样,“衣住行”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更何况在校的大学生大都是下乡当过知青的,什么苦没吃过,对住宿也没有意见。

    可食堂的大锅饭却不尽如人意,油是个稀罕东西,平日里做饭能少放一点就是一点,因此,学校的大锅饭就成了水煮菜。

    近两年,黄丽娟一家乘着东风开始做起了生意,家里的条件好起来后,经常会买点肉改善生活。

    丁治民三人向来和黄丽娟交好,也没少沾光,再加上黄丽娟的手艺,早就把他们的胃口养刁了。

    如今,到了学校,吃着大锅饭,还有些不适应。

    现在学校附近开了不少饭店,尽管有了去年的生意,丁治民几人手里不缺钱,偶尔也能过去解解馋。

    但在这种大环境下,他们也不好经常去,以免被有心人注意到,给家里添麻烦。

    为此,每到周末,几人便会在老屋相聚,好好的吃一顿,补补油水。

    上周,三人商议完生意后,黄丽娟就提出了请各自的朋友来老屋吃饭的事。

    黄丽娟三人节假日时间都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学校的事宜,幸好有这些朋友照看,时时给他们透露点“小道”消息,才让他们不至于和学校脱节。

    丁治民和肖瑛在学校待的时间不少,但从未和同学们说过自己家里的情况,平日里和其他人同进同出的,没什么两样。

    之前也请同学吃过饭,不过其他同学觉得去饭店太浪费了,就在学校的食堂解决的。

    如今,黄丽娟的提议一说出,就得了丁治民和肖瑛的赞同。

    那天回学校后,黄丽娟就和宋梅、刘若冰、蒋竹青三人说了情况。

    早就惦记着黄丽娟手艺的三人自然没有客气,直接答应了下来。

    考虑到黄丽娟在京都的时间不多,现在各种物资都比较困难,她们要包下食材的事,到时候黄丽娟只管做菜就好了。

    黄丽娟自然不肯答应,不过现在这个年代,吃食还是挺紧缺的,尤其是肉类,每个人都是限量的,就算想买高价肉,数量也不多,根本不够这次聚会。

    蒋竹青从小在大院长大,虽和其他孩子隔了点年纪,但又杨辰在中间调和,和其他人也比较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