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青春小说>崛起大导演 > 0101 【开幕】
    啃完一只龙虾,万小虎擦了擦手,端起啤酒杯子,问:“今天我在舞台上的表现怎么样,有没有鹤立鸡群亮瞎眼的感觉?”

    李侠埋头苦战大虾:“没有。”

    “你扯淡吧,姚辰,你说。”

    “有一点吧。”

    “才一点?行了,以后不要说你是虎女郎,我不认识你。成虫,你是我好哥们,不带骗我的。”

    陈冲咽下嘴里的烤肉,说:“说实话,真没看出来。不过,也有可能是我们离得比较远,看你们都长得挺像的,有胳膊有腿。而且,那几个主持人,抢镜,我就光顾着看美女主持人了。不好意思啊。”

    “我……”万小虎仰头望天。

    吃饱喝足,回去睡觉。

    第二天,主办方召开了电影学术讨论会,主题定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电影”,万小虎也被受邀参加。从上午9点钟开始,轮番讨论了“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电影的文化生存背景”、加入to后“中国电影的经济生存背景”、“高科技与电影”及“中国主流电影如何与世界接轨”等诸多命题。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电影的文化生存背景,这个问题讨论时,主要是几位老专家,互相喷吐沫星子。万小虎和张扬等几个年轻导演,正襟危坐,不时的点头,然后再露出钦佩、惊讶、赞叹等等不同的表情。

    加入to后中国电影的经济生存背景,这个问题,万小虎被老专家们点名,要他说一说。万小虎就谦虚的表示,自己是来虚心学习的,对这个问题,现在还做不出来太多建议。老专家们很满意万小虎的态度。

    让你说话,可不是真让你发表高见的,主要是为了表现民主。然后,看,中国电影还得靠我们这些老人来带路,年轻人,还需要多磨练,而不是我们占着茅坑不拉屎。

    当然,前面几个命题可以低调,作为拍摄了二十一世纪,第一部国产科幻片的导演,在下一个命题“高科技与电影”中,万小虎就当仁不让的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我以前看《星球大战》,觉得不可思议,画面感太震撼了。然后我去打听,怎么拍出来的,里面的宇宙飞船,还有那些怪兽啊,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我才知道,导演乔治·卢卡斯,在没有拍《星球大战》之前,开了一家特效公司,叫‘indust日al-light-and-agic’,名称的意思是工业的灯光和魔法,现在我们称呼为工业光魔。”

    《星球大战》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并不陌生,去年《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就在中国登陆,卷走了3300万票房,成为当年的亚军,这还是在盗版碟早已传遍中国的情况下拿到的票房。

    不过,对于星战系列,在座的专家们,估计都没怎么了解,只是当做好莱坞的一部大片而已。

    万小虎继续说:“为一部电影,专门成立一家特效公司,这在中国是没法想象的事情。但就是这家工业光魔,做出来星球大战三部曲,席卷了好莱坞,让好莱坞从此进入特效时代。去年星战前传一在中国上映,效果大家都看到了。”

    “其实,在前年(98年),另一部好莱坞电影,估计所有人都不会忘记。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内地卷走了3.59亿人民币票房,这还是不完全统计。我当时刚考进北电,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争着看它,全世界都在看它。后来我了解了一番,又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为了拍摄《终结者2》,开了一家叫做‘digital-doain’的特效公司,我称呼为‘数字领域’。然后专门为《泰坦尼克号》提供全程特效,光是建一个与历史上的沉船等比例的模型,就花了几千万美元。而这部沉船片,总共投资了一个多亿美元,就是八个多亿人民币,比我们中国一年的票房总和都高。”

    “而最近一段时间,我又打听到了,一部很大制作的电影《指环王》准备上映了。这部电影,是导演彼得·杰克逊执导,一家特效公司‘eta-digital维塔数码’全程为电影制作特效。”

    “像这种,为了一部电影而开一家专门制作特效的公司,或者干脆特效公司从一开始,就参与电影的制作。我在北电接受学习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我们中国的电影,还停留在无特效时代,就算是做特效,也是后期剪辑好了,花点钱修一下片。例如,我拍摄的《蝴蝶效应》,就没钱做特效。”

    “我说这些,不是说我看出来什么了,我是电影圈的初学者,对电影产业一知半解。但我觉得,高科技对电影的影响肯定会越来越大,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下一番投入。套一句邓公的话,‘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电影也不例外,谢谢。”

    “小虎导演说的很对,我们应该重视起来高科技对电影的运用,不能让好莱坞专美于前。”几位专家表示赞同,随后,简单聊了几分钟,就进入到下一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