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看薛蟠听见去了,也不再多说,略过此节,说道:“无论如何,老夫都是感激你的,你可有什么要求,老夫自当替你办理了。”

    薛蟠想,如果他这时候向林如海求亲,估计会被林如海打出去吧。

    除此之外,薛蟠想了想,却是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林如海帮忙的。而且,这个时候提出要求,岂不是挟恩图报?

    薛蟠说道:“多谢大人关心,并无事情。”

    林如海看着薛蟠放在书桌上的书,拿起来翻看了一下,不由笑道:“这一套书,你从哪里翻出来的?”

    说完也不待薛蟠回答,接着问道:“你既然在看四书,如今学到哪里了?是否以后要考科举?”

    薛蟠答道:“如今已经学完《论语》、《孟子》,正在学习《大学》。如今回金陵,就是打算回去好好学习,好参加明年的童子试。”

    林如海饶有兴趣地说道:“既然如此,我考考你。”

    林如海思索了片刻,薛蟠如今还没有功名,童子试主要考的是帖经和墨义,因此自己不可问得太难了。从《论语》中抽了一句,问道:“‘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此句何解?”(注1)

    薛蟠立即回道:“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出自《论语学而》。释义是:有子说:‘礼的应用,应当以和谐为贵。在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中,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是不论大事和小事,只按照和谐的办法去做,有时就行不通。只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以礼来节制和谐,这也是不可行的。’”(注1)

    林如海微笑点头,挑了《孟子》的一篇,再问。

    薛蟠对答如流。连续几个问题,薛蟠回答得都没有任何问题,看得出来基本功十分扎实。

    林如海起了一丝兴趣,从《大学》中取了一句,问道:“此意何解?”

    薛蟠明显还没有学到此处,思索了片刻,根据自己的猜测答了起来。林如海听着,薛蟠答的释义不是特别准确,但是答出了一丝新意。

    林如海兴趣更浓,直接问道:“对江南的盐政,你如何看待?”

    这中问题,属于策问的内容了。而这题的难度,已经可以拿到会试上面去了。林如海是巡盐御史,时常思考最多的就是盐政,这一段时间,想得更多。因此也是一时兴起,才问了出来。

    薛蟠头上的汗都出来了。这题不好答,不仅是难,更在于考校自己是林姑娘的父亲,而其如今的官位是巡盐御史。

    他不仅要答得好,而且要和林大人的观念一致才行。

    最后,薛蟠还是一字一顿地说道:“专商积弊,迄未革除,各省盐务,纷乱如丝,国课民生,交受其困。”(注2)

    林如海看着薛蟠,脸上不辨喜怒,良久才叹息道:“过刚易折,以后万不可如此。”

    薛蟠在心中长出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赌对了,林大人没有生气。

    林如海看着薛蟠,爱其才,敬其德,甚至动了收徒的想法。

    不过林如海想了想,就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