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奇幻小说>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法之上的兵法
    听李孟羲这麽一说,刘备再仔细一看,一想,兵法十三纲目,不再是十三个孤零零的难记忆的词了,而是上下有关联。

    瞬间,记忆难度低了数倍。

    难怪,李孟羲能背的这麽块。原来是自己不得诀窍。刘备感慨。

    一旁,手持火把给刘备照亮的关羽诧异无b的看着蹲在地上的李孟羲。

    关羽都把兵法读烂了,他实在没想到,总纲里竟还藏着玄机。

    天,人家读兵书都是研究里边的兵法,谁盯着目录研究?。

    所谓纲举目张,或许最简要的兵法要义,就藏在兵法十三篇的目录之中。

    战未起,【始计】敌我军力,【作战】备,而後【谋攻】。

    及战,大需观敌【军形】,小需观敌【兵势】,然後,可知彼之【虚实】,战起,敌我【军争】。

    胜负一战分定,而战或未止。

    乃行,天象有【九变】,【行军】需察,【地形】博杂,有【九地】需辩。

    克敌未果,可虑【火攻】,再未果,可【用间】。

    《孙子》十三篇,纲目上下惯连,是一场完整的战争的从头到尾。

    关羽细思之後,震惊莫名。

    孙子全篇六千余字可读,世人研读兵法者众矣,谁曾细究过纲目区区几十字?

    关羽顺着李孟羲打开的思路,继续往下思考,有了意外所得。

    关羽感慨,熟读兵书十数年,本以为早已把兵书翻烂,不想今日又有新得。

    纲目十三条潜藏之深意,或许可为《孙子》兵法之上的兵法。

    关羽又震惊了,不是第一次了。

    李孟羲其实没这麽想,他是为了方便记忆,看纲目从上到下,语义像是有些发展和延伸的意思,然後他在尚不知兵法详细内容之时,单根据纲目的字面意思,把十三个纲目,十三个词,按语义相近的方式分了几个小块,目的同样是方便记忆。

    这就显示出了汉字的强大,孙子兵法创造了很多汉字词语,流传至两千多年後,字意还是一样,这让向前穿越了两千年的李孟羲,理解起来《孙子》十三篇的纲目一点难度没有。

    并且在李孟羲根本没有深究,且不知觉的情况下,李孟羲能凭藉语感,Y差yAn错的找到了词语之间的关联。

    而剩下的都是关羽的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