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仙侠小说>三国之赤帝 > 第三十章对于北方未来的畅想
    “对于东北地区,移民实边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可以的话,最终辽州还会拆分成东西两部分。以东部作为农耕区域,而西部作为游牧区域。”

    在进行对辽州的讨论时,刘备是这样的:

    “对于西部的草原地区,则需要进行军屯。”

    “进行军屯么?”

    “以辽东骑兵为主,配合中原各地的移民,在草原要害之地建立城池。”刘备认真地这样道——

    是的,草原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贫瘠,不适应农耕的。如同阴山,贺兰山诸地,以及一部分湖泊河流水量充沛,在保证水土流失不强的情况下进行开拓,屯田,以及建立城池,将是控制草原的重要方针之一。

    刘备期望以这些屯田点建立起城市,而后传播华夏文明——

    一方面自然是全新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华夏的习俗,以及民族认同感。

    技术方面,种植与传播苜蓿这种优质牧草是一方面,学会牧草发酵,进行青储技术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两者结合,足以改变一些部落的生存方式——当他们拥有青储技术后,就不需要四处迁徙,寻找牧场,而是在一个地区进行放牧就可以。

    一片牧场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将大幅度提升……

    而除此之外,推广羊毛纺织,以及畜牧贸易,则是从经济方面将草原与中原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后世之人,刘备坚信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经济手段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要素——只要经济方面,草原与中原紧密连接,那么就算有人脑子一热的想要发动战争,也不会得到草原民众的支持,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当然,要完成这个决议还需要一点,那就是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足够的商品经济进行支撑的话,那么经济联系自然也无从谈起。

    幸运的是,中国自古以来,虽然是农耕经济为主,却并不单单是农耕——从古到今,大的商人,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就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从历史记载的第二个王朝“商”开始,中国人便拥有足够的贸易赋——虽然这个赋通常排在农耕赋后面,而中国也并非纯粹的商业民族。但是,中国的确拥有一批足够优秀的商人。

    在经过刘备的点播,以及通过中央政府调控,以及三义行的榜样后,相信这些人会有样学样做得很好的。

    这种招数对于已经有了些许归属的匈奴、鲜卑、乌桓诸部或许效果不太好。但是对于其他的,那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民族的杂胡部落效果肯定非常之好。

    而对于匈奴,鲜卑,乌桓这样的大部落,刘玄德也不是没有办法——这种时候,就应该请出太史氏们进行考证了——匈奴是诸夏的一份子,谁谁谁的后代,鲜卑是谁谁谁的后代,乌桓又是谁谁谁的后代。

    这种考证或许是真的,或者真的程度不是太多——只因为草原上的血统非常混杂,或许真的有一些诸夏民族血脉——不,应该,肯定会有一些诸夏民族血脉流淌——但是究竟是不是那些人考证出来的那些,则另当别论。

    当然这个并不重要。

    所谓谎言重复了一千遍就是真理。更不用那些连文字都没有,根本没有自己的历史的低等民族了。

    同化他们,在刘备看来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