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未曾亮,官道之上,文官乘轿,武官骑马,络绎不绝,纷纷向着天下最尊贵的地方而去,崇文门前下马落轿,面.色.平淡,仿若昨日状元当街策马之事未曾发生。

    在参与弹劾的官员眼中不过是帮了万次辅与华大人一个小忙,毕竟殿试当日这位状元可是狠狠落了他们两位的面子,如今出手也是理所当然。

    未曾参与昨日弹劾的官员也只是暗叹,单瞧那篇策论还只当是个好苗子,不成想竟是个蠢笨的,这醉汉嘴里的话还能当真?斤斤计较不堪为官,倒是那颜旭,他父亲是御史言官里的臭石头,教了个儿子也是这般死心眼。

    众官不以为意,却不想在朝堂之上见到了帝师段非。

    此人堪称当代大师,文坛楷模,几十年前便才名赫赫,被先帝请入宫内为还是太子的仁宣教授课业,随后鞑靼围城,与栾..与那人联手,冒天下之大不为,废君立帝。

    康难后,便闭门谢客,不再入京,在栾家充军后更是连陛下的面都不愿见,只是在三年后突然进了京城郊外的皇庄,听说是圣上请人于皇庄教授太子,也不知真假。

    几个曾有幸与段非探讨文学诗作的文官试图上前打探消息,只是段老先生鹤发白眉,精神抖擞的冷眼相待,活像他们欠了老先生钱,腰背挺直,双目炯炯有神丝毫不像年逾九十之人。

    “段老先生别来无恙。”同样是内阁次辅的李敬上前招呼,这才换回了一声嗯。

    李次辅也不意外,当年栾公为.奸.人所害,他这个往日至交只顾着自保,难怪老先生这个态度,唉,如今内阁实在比不得栾公在时的模样,朝中风气更是逐渐堕落。

    进位内阁首辅的蔡乡提拔门生,朝堂之上以蔡党为首,当日栾公贤婿万道然,受他提携,入职内阁,算起来今年也是第二年了,真是人走茶凉。

    不等李次辅追忆往昔,小黄门便高呼早朝,低下眉眼,跪地口呼万岁,几十年前的铮铮铁骨早已被世事无常压塌打散,朝野内外只道他高风亮节,却不知他心中麻木无力。

    “起。”仁宣高坐龙椅之上,无意看这底下所跪众官,连当日被他称赞有清风明月之态的李敬如今也被尘世污染了心境,何况他人?

    见到幼时的严师也不意外,栾小子出了这么大的事,这位怎会不出来替最后的关门弟子说话,心知严师不会搭理自己,识趣的让人赐座,也不问话,左右等下气急就会站出来了。

    御史们只等着小黄门一声“有事起奏”便挨个站了出来,最先弹劾的便是昨日状元体统尽失之事,更有甚者言,无风不起浪,必是言行不佳,要求削去栾子钰的功名,永不录用。

    段非听着拐杖在手里不住的抖,胡子更是抖个不停,二十年不曾上朝,这些文官竟半点长进都没有,御史闻风而奏,从不顾忌,更以此为荣。今日又站在制高点,对那孽徒百般指责,呵!

    要是孽徒的外祖在此,看你们谁能说出这话?削去功名,永不录用,怕不是忘了自己苦读之日,轻飘飘的便想绝了他人的青云路。

    此时的段非却是忘了自己在听到栾子钰当街策马,将诬陷于他的醉汉掳到诏狱时的愤怒,更忘了自己在劝阻栾子钰今科下场无果后的恼怒之言,只觉得栾子钰宛如被宰羔羊,被朝堂大佬压着,不得翻身。

    “咚咚!”

    段非再也听不下去了,栾子钰有多用功读书,他这个做师傅的看在眼里,三伏九寒不敢懈怠,骑马执剑不曾轻待,君子六艺皆要刻苦,这样一个满怀赤子之心的孩子,这些人为了利益,竟这般不要脸面。

    “先生可是有话要说?”仁宣帝见人忍不住的敲拐杖,身体微微前倾,给人递了个话头,刚吃过药的身子就是精神。

    段非愤然起立,却是冷声冷语道:“孽徒栾子钰犯了这滔天大罪,草民自是要来请罪的。”

    孽徒二字置地,先前还侃侃而谈,愿为万次辅除去不顺心之人的御史立刻止住了话,段老先生何时收了栾子钰这么个徒弟?

    心中震惊,更多的是恐慌,这位段老先生不只是帝师,更是文人中的领头人,天下文人皆仰慕段老先生的学识,只要是听过他一句教导,便终生无憾,那栾子钰怎成了他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