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青春小说>重生之大科学家 > 八十五、绣出相思寄与君
    在这貌似随手的一写中,其实蕴含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原子序数为43的元素是锝,自然界中只有极少量的锝存在。早在门捷列夫在建立元素周期系的时候,就曾经预言它的存在,并把它命名为“类锰”。

    1846年,俄罗斯盖尔曼声称自己从黑色钛铁矿中发现了这个元素,并以这个矿石的名称命名它为ileniu,同时测定它的原子量约104.6,叙述的一些性质与锰非常相似。

    接着,1877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化学工程师克恩也宣布发现了一种占据钼和钌之间的新元素报告,其原子量经测定等于100。但它立马被另一些化学家证明不过是是铱、铑和铁的混合物。

    亚洲的化学家们也不甘落后,在1908年,***化学家小川声称从方钍石中发现这一元素,并用***国名来命名它:nipponiu。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个笑话!

    到1924年,又有化学家报告,利用x射线光谱分析从锰矿中发现了这一元素,命名为oseleyu。迟至1925年,德国科学家也宣布,在铌铁矿中发现了这一元素。

    但这些发现都没有被证实和承认。于是43号元素被认为是“失踪了”的元素。

    1936年底,意大利年轻的物理学家佩列尔到美国加大伯克利分校进修。他利用那里一台先进的回旋加速器,用氘核照射钼,并把照射过的钼带回意大利帕勒莫大学。在化学教授彼利埃协助下,佩列尔经过近半年时间,最终分离出这种新元素。这也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新元素。之后,人工合成元素开始大量涌现。

    现在,孙元起用这张便签纸,开始了自己的“人造元素”计划,也开启了一个时代。这张不大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便签纸,被实验室某位有心的同事收藏,在百余年后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天价。这是后话不提。

    元素实验室的同事接到孙元起的指示,迅速开工,很快便发现轰击过的钼靶存在一种未知的物质。这个发现让全体同仁精神一振,对孙元起更加万分佩服:果然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啊!

    在这个发现的鼓舞下,实验室同事分成三个批次,夜以继日地轰击钼靶、分离新物质、对新物质进行分析。经过两个月的奋战,终于确定这种新物质就是世界科学家一直梦寐以求的第43号元素。

    为此,耶鲁大学校方召开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这一重大发现。随后,学校组织其他院系的科研力量,进一步对新元素物理、化学特性开展后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比如发现的过锝酸盐,是钢铁的良好缓蚀剂,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五年之内发现4种新元素,科学界彻底记住了耶鲁大学元素实验室,也知道了耶鲁大学不仅仅以文、法、商学著称,其理工科也是可圈可点。

    从这个方面来说,耶鲁大学的初衷终算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