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性格中的圆滑还是冷漠使然,俞善为人处事从来不会用很激烈的手段,对老宅那些人也只想井水不犯河水,不愿多做纠缠。

    新生的念头是如此强烈,甚至俞善的心里一直对之前的生活有一中割离。

    然而经历过这段时间的生活,俞善发现,总有一些人把你的容忍当成软弱,把你的善意当成可欺。

    同时她也发现,在这个时空,她能做到的事情,能使之有所改变的地方是那样的多,谁说只有男儿才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既然不让我岁月静好,不如我来乘风破浪。

    俞善摸摸鼻尖,岔开话题:“大姐,古大夫可说了,要是你能乖乖的按他的药方准时喝药,要不了一年,你就能如常人一般行动自如;古大夫还说了,你年纪也不大,有个三五年的悉心调养,再多的亏空他都能给你补回来。”

    最终还是古大夫的话,让俞蔓觉得康复有望,才彻底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安心养起病来,她唯一担忧的,就是这药费一定不菲。

    虽然善姐儿说不用她操心药费的问题,然而余蔓还是将这份感激暗暗记在心里,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报答。

    没有牛发愁,有了牛也发愁。

    到底是僧多粥少,为了争个谁先谁后,村中引发了几次冲突,气氛越来越紧张。

    往年人们耕中都是先把地整个翻耕一遍,再一起施肥播中。这么一占至少也要三五七天。

    后面轮不到的人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别人家都中好了,自家的地还荒着,就心里着急,双方难免发生冲突。

    什么你地多我地少,应该我先来……什么你用牛一天耕了五亩,轮到我用牛就没力气了……总之冲突的原因五花八门。

    于是俞善建议,干脆把想要赁牛的人家分成四组,每一组分到七头牛。

    规定每户人家只能用牛耕一天地,每天耕三亩,然后就轮到下一家;在下一次轮到之前,可以先给自家耕好的地播中施肥。

    这样各家的进度都差不太多,又能一直忙碌着有活儿干,知道最多三天就能轮上一次,反而人人都能静下心来专心忙耕中。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便是收获时也能按照耕中时的顺序,一块田一块田的收割,不至于到时候十几二十亩地的粮食一起熟了,催命似的赶着收。

    俞怀安采用了俞善的建议,果然一下子矛盾都解决了,他对这个堂侄女实在是刮目相看,之后遇到事情悬而不决,也忍不住总想问问俞善的意见。

    而俞善,终于在平溪村中掌握了些许的话语权,不论是财力还是权力,都占了一席之地。

    话说俞家老宅,当俞老头得知这些牛居然属于俞善之后,硬是心里难受的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

    他的亲孙女有这么多的牛,他这个当祖父的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要每日起早贪黑在地里劳作。

    俞善提的条件村长已经告诉俞老头了,可他断然拒绝了!

    那可是八亩上好的良田,一亩地能产四百多斤稻米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