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或许,突厥想要崛起,还得再过个百八十年的,但,一片大好形势中,却爆发被奴役的部落和奴隶的反抗斗争,这样的机会,给了居住在今阿尔泰山南麓,原柔然锻工突厥部,日益强大的机会。

    552年,突厥首领土门——伊利可汗,因求婚于阿那瓌被拒绝,联合高车,发兵击柔然,阿那瑰兵败自杀,柔然王室庵罗辰等逃至北齐。

    仍留在漠北的亦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余众立铁伐为主;西部余众则拥立邓叔子为主。

    东部柔然复为突厥击败投奔北齐,被安置于马邑川(今山西省朔县)一带。次年(553年),庵罗辰等叛北齐返回漠北。经北齐追击,东部柔然基本上为之瓦解,庵罗辰下落不明。

    555年,突厥木杆可汗俟斤率军击溃西部柔然,邓叔子领余众数千投奔西魏。西魏虽优遇邓叔子,“给前后部羽葆鼓吹,赐杂彩六千段”,但在突厥使者一再威逼下,遂将邓叔子以下3000余人交与突厥使者,惨杀之于长安青门外,中男以下免,并配王公家,柔然汗国灭亡,余众辗转西迁。

    注意,灭亡的是柔然汗国,是一个政权,并不是民族,有些人嚷嚷着北方游牧民族是如何被消灭之类的,狗熊要狠狠的吐槽一把。

    “消灭”一词的意思是:消失、灭亡;使消失,使灭亡。中国历史中,北方众多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注意,是政权,的确被消灭了,但,民族没有被消灭,这些民族,或与其他游牧民族融合,或与汉族融合,还有些西迁到现在的俄罗斯、欧洲等地,又与那里的民族进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