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竞技小说>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汇票
    眼下阳方口堡有守备一员,分领旗军三百四十九名,管理周边的防区一十三里零一百五十步,还有边墩三十座,一个内西水口之地。从隆庆年里,阳方口便少经战火,关口的恢河又是连经朔州,大同等地的交通要道,所以这里每天都是船来船往,非常热闹。

    特别是黄来福来到宁武关后,由于阳方口所辖的地界中多煤炭,所以这两年中,该地十数个村寨中,己是处处挖煤采矿,到处一片繁忙。不但是本地的人等被一扫而空,就是临近的大同镇朔州等地的军民,也是纷纷到此谋生,所以阳方口堡这个地方,虽是麻雀虽小,但却很是热闹,小小的堡内,便有大量的客店、酒楼,商铺等。

    当黄来福领军来到这里时,阳方口堡守备忙出堡相迎,该堡之地,也是宁武关中唯一一处没有将军兵下放屯田的军堡,不过就算没有屯田收入,堡内的旗军平时抽税护矿,也是吃得油光嘴滑。这也是被黄来福默默认的。

    此次虽说是例行的防秋防冬,不过黄来福并不打算在阳方口堡常驻,年末他真正重视的是到老营堡等地视察。毕竟阳方口堡这个地方深在内地,如果草原上的蒙古人入寇,也需要打穿了整个大同镇,才能打到阳方口来。而从阳方口堡到宁武关,骑上快马,也是瞬息间的事情,自己的两千家丁,就在宁武城内,大可不必傻呵呵地等在这。况且黄来福的风格就是打出去,就更不愿意死守在某地挨打了。

    不过视察过阳方口堡内外后,黄来福也是有所收获,阳方口堡这个地方,是属于连接大同镇与山西镇的交通要道,在这里,大可以搞两镇之间的贸易集散地,大搞采煤业。而且这里河水广阔,两边的土地肥沃,大可以搞些屯田。由于当地煤矿丰富,许多当地人都是宁愿意进矿山做事,也不愿意种田,不过由于宁武关的发展,己经有许多山西镇本镇流民,还有大同镇的流民们前来这里活口,在这些人中招募丁口,完全是可行的。

    十一月十二日,黄来福留下一百家丁留观阳方口堡,由一亲卫百总统领,便离开了该地,取道五寨堡,往边塞而去。

    万历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眼见天气一天冷似一天,大家穿的衣裳也就一天比一天厚。不过在五寨堡这个地方,各人穿的衣裳,又多少有异于别地。在外地,大家穿的都是厚厚的棉袄,不过在五寨堡,这几年却是时新穿呢绒外衣,保暖不臃肿又贵气不说,还别有一番风味。

    虽说入冬后,放在别处就是农闲,不过五寨堡的热闹却是一天赛似一天。黄来福对五寨堡的定位是农商重地,所以秋收后,堡内外遍布的米行、米栈商人,便纷纷将米面转卖到各城镇去。那车马往来,粟米货物之盛,可居山西镇第一。

    还有各个工厂,在秋后,更是人流如潮,各地到五寨堡来务工的人流络绎不绝。这些年来,在五寨堡各样农副产品,各样商品的交流影响下,以五寨堡为中心,还形成了许多商业市镇:五寨堡,粮油毛纺集散地。神池堡,煤铁水泥集散地。岢岚州,羊毛集散地……各城镇之间互通有无,形成了广大的市场。

    而如后世的民工潮一般,山西镇别处的军堡州县,这些年中也形成了到五寨堡或是周边打工的习俗,他们或是长年务工为生,或是农闲后到五寨堡打份短工,他们赚到钱后,回到家乡中,每每谈起来,便引来旁人一片的羡慕声。这又带来了更大的人流。据初步的统计,现在五寨堡的人口,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己经突破了十万。

    各地的原料需求,商业的繁盛,使五寨堡内外商号急速增多,眼下的五寨堡各地农场便如一个个城镇一般,连他们在内,五寨堡境内己有大的商号近千户,还有众多的钱庄,银号,茶馆、戏园等。由于贸易量的增大,现金来往频繁,去年秋,五寨堡银行还诞生了异地汇兑的银票,一经面世后,便非常受商人们的欢迎。

    在此时的大明,虽说大江南北,各个城市的钱庄云集,也推出各式各样的银票。不过无一例外的,这些银票都不得异地支取,商人们外出采购和贸易全要靠现银支付,在外地赚了钱捎寄老家也得靠专门的镖局把现银运送回去,不仅开支很大,费时误事,而且经常发生差错。由于五寨堡与外地的贸易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大规模的现银支用,显然是己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了。

    由于这些年五寨堡银行的发展,银行己经在神池堡,宁武关,老营堡,岢岚州,归化城,太原等地开办了分号,所以己经由黄来福将掌柜的改名为银行总经理的周文栋,便想出一个法子。在五寨堡银行有存款的,银行在某地又有分号的,存户们拿着手中的银票,便不需要到存款地取银子,而直接到某地分号中便可以支取。事后用书信告知对方号及总号收交事项就可。

    如此一来,可说是大大地方便了那些需要大量支用的商人们。只一年下来,要求拨兑的人己经是越来越多。见情形如此,周文栋意外的同时也是喜出望外,除了五寨堡银行专门推出这种汇兑业务外,他还专门派人调查许多商人贸易的地点,选派精悍的伙计,先后在山西许多城镇开设汇兑分号,对方只要出一定手续费就可办理。

    由于这种汇兑在此处交款,彼处用钱,手续简单,使用方便,所以不但许多商人来汇款以外,还有一些富户及官员军将们来托办汇兑事宜。随着资本的增加,通汇地点越来越大,利润也越来越多。接着又吸收现款,发放贷款,生意一派兴旺。今年秋时,仅在归化城分号,便有白银存款三万余两,放款八万余两。

    许多钱庄眼见五寨堡银行此业务如此火红繁忙,也是纷纷跟进,投资汇兑票号。很快,该风气己经蔓延出了山西省,向外省发展。一时间,这个只出现于清后期的票号业务,竟提前到万历时的五寨堡出现。

    “夫人,这是十万两银子的汇票,请您收好。”

    五寨堡银行占地颇广,豪华气派,内有三进,最内是贵宾处。在花厅内,周文栋取出几张银票,郑重地交到了顾云娘的手中。对于顾云娘,周文栋是内心佩服的,不是因为顾云娘是黄来福的妻子,也不是因为她是诰命夫人,而是顾云娘本身的能力与气质,让周文栋佩服。这些年在五寨堡中,她以一介女流,坐镇该地,人心降服不说,还将库银经管得井井有条,这是一般女子所没有的。

    顾云娘这几年气质越发沉稳,那股少妇的风韵越加出众,她柔声道:“有劳周先生了。”

    手中的各张汇票纸质精致,面额不等,不过每张格式都是一样的,首面都印有“券”字和图案,中间两面印有竖格,写有汇兑字号、银两数,年月日等内容,尾面还印有“信行”二字,并加盖有银行的三种印章,此外上还有密押及防伪水印,保证汇票的安全。

    顾云娘仔细翻看,良久,不由叹道:“这汇票真是做得精致,特别是防伪手法如此高明,真是难为周先生了!”

    周文栋道:“不敢,这是各股东们集思广益想出来的,非是周某一人之功劳!”

    大明钱庄业发达,关于钱庄的经营及防伪,各家都有非常丰厚的心得,有自己成熟严密的体系。五寨堡银行原有许多的晋商加盟,许多家族都有经营钱庄的经验,汇票的防伪,对这些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