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足球俱乐部小说网>竞技小说>大明总裁 > 第三十三章 让有种的人先富起来
    太监们就见皇上和王公公看了一块铜钿之后,嘀嘀咕咕了半天,末了君臣俩右手击掌,大笑出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高兴事儿,心说这不过是一块铜钿而已,皇上却好像看到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一样。

    君臣两人还真就是仿佛看到了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不,这远不是金银财宝那么简单!这是君臣二人费了海量脑细胞才斟酌出的一套系统计划,这一整套计划环环相扣,既叫“先富示范工程”,也叫“民间资本激活工程”,还叫“国力动员模范工程”。

    两个人来自后世,当然知道有钱才是硬道理,当然也有另外一个更文明的说法——发展才是硬道理。此外,两人分析了明末的国家动员力,分析之后那个郁闷啊,真是别提了!你说光北京就能追赃助饷追出七千万两银子,江南更富,财主们的地窖里埋了大把的银子,就是宁肯埋着不肯拿出来投资,宁愿日后白送给清兵。大明朝当时绝对是世界工厂兼世界工业技术发源地,贸易顺差的结果是让世界上的银子全部哗哗哗流入大明,以至西方殖民者把美洲的银矿挖到几乎枯竭还是填不上贸易逆差。西方这一阵正在大打“三十年战争”,谁他妈的还买大明朝的瓷器丝绸这些奢侈品!尤其是1630年到1648年全欧洲混战一团,更是打成了一锅粥,军费都捉衿见肘,哪还有心思进口大明产品享受高档消费。该着崇祯倒霉!一上台就碰上了出口萎缩,江南经济大受影响,江浙的良田土地都用来养蚕种棉了,结果谁也不知道西方把美洲的银矿挖没了,又把剩下的银子烧到了打仗上,所以该来的订单没有来,产品积压,可田地不产粮,大明朝这些年的天灾可没有断过,种棉种桑通通亏本,而米价天天上涨,财主们的日子开始进入“入不敷出”阶段。这些财主们的日子其实还是很好过,这帮家伙地窖里的银子堆积如山,只是赚惯了银子,现在亏本经营,谁敢象以往那样大把花银子!可以这么说,大明朝的银子越来越集中在一大批商人手中,有些商人平时里挂着其他名目,比如各级官员莫不介入工商,差别只是直接或者间接而已,缙绅宗族势力也是工商业的主力参与者。可是这些人掌握的巨额财富却不能有效地通过动员转换成战争资源。大明朝以至少两亿的人力资源,是满清人力资源的二百倍,大明朝天下的财富,按照杜车别的说法,明朝12亿亩土地,除去辽东3亿亩,算9亿亩,每亩平均产粮426斤,总产3800多亿斤,农业产值就是6—12亿两白银,产值是满清的二百倍不止,可是国家的动员力不及满清的百分之一。满清甚至都能把大明朝的资源利用上,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想一想当1740年腓特烈大帝继承王位的时候,就继承了当时属于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其兵力已接近8万人,这对于一个只有250万人口,年收入约100万英镑的国家来说真是匪夷所思。到了1786年,腓特烈大帝的常备军达到了20万,人口刚好是500万。普鲁士国家年收入的80%都花费在军队上。比较一下一个国家的动员力,大明朝和人家腓特烈大帝相比,简直要羞愧至死。

    围绕到底是依靠谁的问题,两人议来议去发现农民暂时是不能依靠的对象,农民的潜力固然巨大,可破坏力更大!你总不能先去发表马克思主义,然后再来一场启蒙运动,再然后成立无产阶级政党吧!那得花多少年!一个世纪不知道够不够。所以最后认定的依靠力量就是士族缙绅工商阶层,这个阶层可称之为大明朝的基层柱石。陆象言有所谓“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就是指各地士族缙绅工商阶层在当地长期不变的影响力,其号召力绝对超过朝廷任命的官员。

    这就是为什么阎应元能够指挥江阴军民坚守江阴83天才破城的原因,简单而言就是因为士族缙绅工商阶层的基层动员力。而史可法守扬州才六天就破了城,指挥固然差劲,不能有效动员基层却是失败之主因。

    所以,阎应元被选中做了崇祯皇家公司的第一任经理。崇祯和王承恩敬重江阴的士族缙绅工商阶层有种,便把最暴利的投资机会送给了这些有种的爷们。

    当然,皇帝的目的远不止此,这一招不过抛砖引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