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带疤的女人询问俞小晚:“那个,你是一直收吗?我们村好多人还有,能都拉过来吗?”

    俞小晚面对几双期盼的眼睛,说道:“收,你们要抓紧了,这栗子过了季就结束了,你们弄到栗子就拉过来,我这都是三文钱一斤。”

    山上野生的栗子,过了中秋恐怕就没有了,只能等到明年了,所以俞小晚才会让她们快点。

    “我们会的,这就回去搬过来,其实我们村很多人都捡了的,就是让我们来探探口风,知道你这收就行了。”得到俞小晚的回应,几个人都很高兴。

    俞小晚:“嗯,这几天我都在。”

    “谢谢你了,我们先回去了,我们回去一定给村里带去消息。”

    俞小晚送别她们,“慢走。”

    等几个妇人一走,俞小晚就把栗子抗到自己的屋子里,家里现在那间空屋子,晚上肯定会让俞氏住进去,她可不能把栗子放在那里。

    卖栗子的几人一走,李同柱两兄弟来邱家了,两人是跟人借着牛车拉栗子过来的,车旁还有不少步行跟过来的李家村人。

    李同柱一进门就喊:“嫂子,你在不在家?嫂子!”

    俞氏听到声音出来,见李家村来了这么多人,脸上笑开了花,殷勤地迎上来。

    “乡亲们都来了?快进来,快进来。”她回头呐喊,“美凤啊,快给叔叔婶婶们倒水喝。”

    尾随李同柱两兄弟过来的村民看到俞氏都是一愣,脱口而出,“俞氏你这是?”

    俞氏摇晃着身子,一脸得意,仿佛收栗子的人是她,“你们还不知道吧,收毛针的人,正是我那女儿的儿媳妇,也是我娘家村里的人。”

    一行同来的能有七八个人,他们互相看一眼,随即压下自己的惊讶,不少满脸鄙夷的人也收起了轻视。

    几人巴结俞氏说:“哟,真想不到嘛,俞婶婶你外孙媳妇很能干嘛!”

    “俞氏你可以好好在家享福了。”说话的是同俞氏同样辈分的人。

    俞氏还想违心地说几句好话,李同柱却是又大声起来了,“嫂子,出来了,嫂子你在哪!”

    俞小晚从自己的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称和麻袋,人群在见到俞小晚的时候,纷纷绕过俞氏。

    俞氏的脸铁青,瞪了李同柱一眼,却没离开。

    李氏急忙带着李美凤出来,李美凤手里提着水壶,李氏手里拿着碗。

    “是收毛针吗?我们把它都拿过来了。”

    “听说是三文钱一斤,没错吧?”